
刊文题目:食管癌手术消化道重建路径最佳选择
日本在食管癌方面的研究比较成熟,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下面是研究刊文,主要是研究了胸廓出口的宽度即胸骨上缘胸骨柄距离气管的直线距离(Sterno-Tracheal Distance, STD)有助于指导消化道路径的合理选择。消化道重建后是前纵隔路径还是后纵隔路径,目前国内绝大部分胃代食管消化道重建后才用的后纵隔路径,但是在胃切除手术,只有选用肠代食管术时,距离短,选择前纵隔路径比较好,这就需要评估STD,有利于减少吻合口漏发生。
我们的临床经验基本是胃代食管占99%,后纵隔路径为绝大部分术式,因此吻合口漏发生率没有文章报道高,分析原因与前纵隔路径本身胸廓入口会有影响有关。
1.德岛大学 胸部肿瘤外科
背景:吻合口瘘作为食管癌术后严重并发症,会延迟术后辅助治疗开始的时间。既往胸骨后路径作为消化道重建路径第一选择,然而有研究提示,胸骨后路径与后纵隔路径相比,吻合口瘘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胸廓出口的宽度即胸骨上缘胸骨柄距离气管的直线距离(Sterno-Tracheal Distance, STD)有助于指导消化道路径的合理选择。从2010年开始,我们采用STD测量指导消化道重建路径选择,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减少,在此报告STD的具体实践。
方法:2004年1月至2017年12月239例食管次全切管状胃重建消化道。采用STD法之前组(Non-introduction of STD method: NIS)77例和选择STD法组(Introduction of STD method: IS) 162例。比较两组间吻合口瘘发病率、吻合口瘘危险因素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NIS组吻合口瘘发生率18.2%,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中有78.6%的患者选择了胸骨后路径,吻合口瘘发生患者的STD平均值为10.8±3.3mm。未发生吻合口瘘患者STD平均值为14.7±4.0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胸骨后路径重建中,STD被证实是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STD的cut off值设定为13mm。自2011年起,STD13mm以下者选择胸骨后路径的患者比例减少,胸骨后路径患者的STD平均值增加到17.0±5.0mm,吻合口瘘发生率则从26.2%减少至8.0% (p=0.007)。后纵间隔路径中,STD与吻合口瘘则没有相关性。另外,在依据STD指导选择路径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与身高、体重、BMI等参数无相关性。
结论:STD有助于食管癌手术消化道重建路径的选择,可以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声明:本文文献摘自中国胸心外科临床杂志刊文,前面是个人临床手术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