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的北大包丽案闹得沸沸扬扬,也将一个词带到了大众面前——“PUA”。
对于PUA,首先想说明的是,被PUA受虐者很有可能会出于自保而以虐制虐,采取和施虐者一样的手段,但我们永远也不能在这场游戏中赢PUA施虐者,因为我们没有那么恶毒。
所以,从自身着手改线,并诉诸法律手段进行干预是应对PUA最正确的方法了。
首先,PUA受虐者首先应认清虐待的过程,明白自己为婚姻或家庭的冲突负全部责任是不合理的,再来是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把罪恶感摆在一边。PUA受虐者必须放弃容忍到底的理想,并承认所爱或曾经爱过的人的性格中显露出了对自己而言很危险的部分,所以自己必须自卫,不要为其所害。
在亲子领域,母亲或父亲也必须学着去辨别对子女直接或间接有害的人物,尤其当此人是近亲时并不容易发现。
只要尚未脱离PUA施虐者的掌控,或不管对施虐者曾有或仍有感情,只要还未能接受他是危险而邪恶的事实,受虐者便无力自我防御。
一旦PUA受虐者退出游戏,就会引得PUA实施者火力全开,行为激化,企图让PUA受虐者犯错。此时PUA实施者可以采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式,运用PUA实施者的策略,在他的游戏里打败他。这难道是说,PUA受虐者应该采取虐待的手段来自卫吗?不,这个危险的陷阱必须不计一切代价去避免。PUA施虐者的终极目标是污染PUA受虐者,使他成为“坏”人,所以唯一可行的制胜之道,就是不与他同流合污。有鉴于此,了解其手法和行为模式,对瓦解虐待行为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在遭到PUA虐待者的折磨时,要遵守一个基本原则:停止为自己辩解。
辩解的诱惑很大,因为PUA施虐者的言语中充斥着以最大恶意说出的谎言。任何解释和辩护只会使PUA受虐者陷得更深。只要有一点说不清楚或者说得不对,即使是出于好意,都可能被PUA施虐者拿来,对PUA受虐者不利。PUA受虐者一旦上了施虐者的火线,不论说什么都会被当作武器弹药。此时,沉默是金。
在PUA施虐者看来,PUA受虐者必定是错的,至少他的一切言行都值得怀疑,且居心不良,满口谎言。施虐者无法想象有人会不说谎。
在PUA虐待过程的前几个阶段可以让受虐者认清,对话和解释毫无用处。万一要直接接触,给自己时间思考适当的回应很重要,不过通常来讲,有第三者在场是最好的办法。通过第三者,间接接触,可以让PUA受虐者争取时间想出正确的回复方式。
当两人分开后,PUA虐待行为若通过电话继续,PUA受虐者可以换号码或把答录机一直开着。信件也许应该请别人帮忙拆阅,因为旨在虐待的信件会再次带来少量的毒药和痛苦,从而重新引起受PUA受虐者的不安。
由于受到掌控,PUA受虐者到目前为止一直过度委曲求全,现在必须改变策略,坚决行动,不畏冲突。PUA受虐者的决心会逼得施虐者摊牌。此时PUA受虐者的态度有任何改变,通常都会引起连番而来的PUA虐待行为和挑衅。PUA施虐者想要增加他的愧疚感:“你根本没有同情心。”“你这个人没办法沟通。”
PUA受虐者不再无力行动,他可以打破恶性循环。把危机摊在众人面前,也许因此看起来像PUA施虐者,可是他别无选择,因为这是促成改变的唯一方法。PUA受虐者引发的危机有如地震时的天摇地动,可以给自己一个逃出魔掌控制的机会,并展开新的生活。唯有如此才可能达成妥协或找出可行的解决之道。让危机拖得越久,真正爆发时的情况就会越糟糕。
为了从心理上对抗虐待行为,支持是不可或缺的。有时只要有一个人表达信任,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使PUA受虐者重获信心。然而PUA受虐者并非总会相信周围最亲近的亲朋好友,或是想要调停者的意见,因为最接近虐待行为的人不可能保持中立。他本身通常会失去判断力,摇摆不定,或受到影响而偏向某一边。家庭中的精神虐待可以让人快速认清谁的友谊才值得信赖。有些人看似与受虐者很亲密,却抵挡不了PUA施虐者的操纵,而怀疑起受虐者或指责他。有些人不了解内情,选择避免卷入是非。真正有价值的支持来自于懂得重点在陪伴、提供帮助、不做评判的人,这种人不论发生什么事都会诚实地面对自己。
有些案例只能靠法律干预才能得以解决。客观地运用法律,可以让外人看清事实真相,并向PUA虐待行为说不。
法律判决往往唯有以证据做后盾才能达成。被打伤的妇女可以出示伤痕或验伤单,若因自卫而还击,那是合法的;遭羞辱而精神受伤的妇女,提不出确切的证据,不免有苦难申。
当PUA受虐者决定与加害人分手时,应该设法让虐待行为发生在第三者面前,而且此人要愿意作证。PUA受虐者也必须保留所有书面证据,若能够证明污蔑中伤、羞辱贬抑或感情疏离,便可以为离婚理由加码。
在这部分,未婚的情侣问题较为复杂。只有当攻击行为构成犯罪时,法律才能介入。
PUA受虐者若也以暴制暴,对于要不要上法庭就会有所迟疑。然而若是能够证明自己受到挑衅,便可为自己争取更有利的地位。
法官在审理虐待操纵案时可能非常小心。他担心自己被操纵,为确保不偏袒任何一方,便会不惜代价希望双方和解,结果导致太晚采取措施而产生不利的影响。谈和解时,若中间人并非故意但无知地成为帮凶,同样会发生暗中动摇受虐者信任的情况。想与PUA施虐者展开真正的对话实属痴心妄想,因为施虐者总是懂得耍手段,并会利用调解过程进一步破坏PUA受虐者的形象。和解绝不能以损害任何一方的代价来达成。PUA受虐者已深受其害,不能再要求他做更多让步。
为了保护PUA受虐者不因直接或间接挑衅而做出不当反应,唯一的做法就是采取严格的法律措施,并避免双方有任何接触。精神虐待案若牵涉到子女,尤其是他们也遭到操控时,PUA受虐者必须先救自己,才能去保护子女远离虐待关系。PUA受虐者必须克服子女的排斥或犹豫,因为子女宁愿一切维持原状。在法律方面则必须采取保护措施,以避免任何可能重启PUA虐待关系的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