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对高血压、糖尿病一般都会比较重视,因为它是众所周知的慢性疾病,长久不控制会导致严重并发症。
我们知道高血压可导致动脉硬化,心脏病等并发症,甚至脑出血等危机生命。
也知道糖尿病可导致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并发症,各种感染好发。
其实痛风也是一种慢性疾病。痛风可导致痛风石、肾结石、甚至痛风性肾病,严重者可出现尿毒症。
那么,我们再次全面认识一下痛风。
痛风是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是体内尿酸代谢的长期失衡。人体血液里的尿酸有80%是自身代谢产生,只有20%左右为食物摄入。比如一个尿酸600mmol/L的患者,就算不吃不喝他每天也产生480mmol/L左右的尿酸。
以下是针对痛风的系统管理方案,分为疾病认知、急性期处理、长期控制和预防复发四个方面讲解:
(一)疾病本质
1. 持续高尿酸血症(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导致单钠尿酸盐结晶沉积。
2. 慢性化标志:每年发作≥2次,出现痛风石,影像学显示关节侵蚀。
3. 相关风险:需警惕肾功能损害,痛风性肾病,痛风石的形成。
(二)急性发作期处置
1. 阶梯用药方案:
一线:依托考昔、双氯芬酸钠等非甾体抗炎药和/或秋水仙碱,如上述禁忌时:泼尼松或等计量激素×5天,或者倍他米松针剂。
临床许多患者认为秋水仙就很毒,不敢使用,其根本问题是对该药的误解。因为该药的安全期间较窄,所有很多患者自行购买按照说明书上写的方法使用后确实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就认为该药很毒,不敢用。确实秋水仙就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腹泻,肝肾功能损害,临床上只要不过量,一般0.5mg1-3次/天,临床不良反应不大,如出现腹泻,及时减停后一般可恢复。当然特殊体质患者除外。
2. 辅助措施:
冰敷患处(每次≤20分钟,间隔2小时)
关节制动并抬高患肢
保证每日尿量>2000ml
(三)长期调控尿酸
1. 药物干预指征:
- 存在痛风石或关节损害
- 痛风反复发作(≥2次/年)
- 合并肾功能不全(CKD≥2期)
2. 降尿酸药物选择:
| 药物类型 | 适用人群 | 起始剂量 | 目标尿酸 |
|----------------|--------------------------|----------|----------|
| 别嘌醇 | HLA-B*5801阴性者 | 100mg/d | ≤360μmol/L |
| 非布司他 | 肾功能不全患者 | 20mg/d | 严重者≤300 |
| 苯溴马隆 | 尿尿酸<6.2mmol/24h | 25mg/d | 严重者≤300 |
3. 达标管理:
- 初始治疗每2-4周检测尿酸
-以最小药物剂量维持,需要多次辅助尿酸结果均达标
- 维持治疗期建议每3-6月复查
最后,预防复发注意事项:
1. 膳食管理:
- 绝对禁忌:动物内脏、酒精(尤其啤酒)、含糖饮料
- 每日嘌呤摄入<150mg(急性期<100mg)
-低嘌呤饮食,摄入水量建议2000ml以上
2. 代谢管理:
- 减重,BMI控制目标:20-24kg/m²
- 运动方案:每周5次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慢跑、游泳、骑行)
- 合并症控制:血压<130/80mmHg,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控制血糖
3. 监测体系:
- 每季度:尿酸、肝肾功能、尿常规
- 如有条件每年:双能CT评估结晶沉积,超声心动图(排查尿酸性心脏病)
相信通过以上深入认识并且进行分层管理,5年内无急性发作可达78%。
需特别注意的是,降尿酸治疗初期可能诱发急性发作,建议起始可小剂量秋水仙碱(0.5mg qd)预防,可持续预防达半年。
通过以上介绍,对痛风是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呢?
对,痛风就是一种慢性病,可防可治,定期随访,定能减少复发频次,甚至做到“该吃吃、该喝喝”。
祝均痛风不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