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的癌症--类风湿关节炎之浅谈

扶忠超医生 发布于2024-12-18 23:26 阅读量3579

本文由扶忠超原创

    人们谈癌色变,虽然类风湿关节炎不是癌症,但经常被老百姓说成不死的癌症。那么类风湿到底时什么病,类风湿到底可不可怕?那就详见以下分解: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未明病因的慢性系统性炎症性疾病。它被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对称性多关节肿痛、晨僵、不适和疲劳为特征。如果不进行治疗,部分患者在10-20年内关节会变形甚至残疾。


    那么为什么说类风湿可怕呢?因为类风湿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疾病可以影响任何年龄段的人,包括儿童和老年人,但40-50岁的女性更为常见。据报道类风湿病人累及到胃肠道、心血管、呼吸器官、血液和感染性疾病的死亡风险增加。目前这个病的发病原因还不那么清楚。可能时多种因素综合起来导致疾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背景、易感基因和暴露于某种特殊环境有关。


     这个病的临床表现差异也很大。典型疾病的起病常是隐匿的,经过数周或数月,症状逐渐发展。最特征性的早期临床表现是双手的掌指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的对称性关节炎,僵硬、发热、压痛和疼痛相关的肿胀这些症状一般早上较为严重。大多数病人都有非特异性症状疲乏、不适、低热甚至会抑郁。这些症状可能在关节炎出现前数周或数月出现。病程超过10年的病人身上可能可见到手指关节的屈曲过度和伸展过度(钮扣花畸形和天鹅颈畸形)、掌侧半脱位和尺侧偏斜、拇指外翻(拇囊炎)和槌状趾指。这些特征性的关节畸形是疾病晚期表现。也存在许多系统性和关节外表现:类风湿结节,间质性肺病,肾脏受累,皮肤血管炎等。




     如何通过实验室检查来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呢,有部分病人所有的实验结果可以是正常的。类风湿因子(RF)是一种抗体,70-80%的类风湿病人的血清中可以检测到RF,但在早期病例中可能并不存在。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抗体)已成为类风湿更具特异性的标志。其特异性高达>95%。在临床类风湿发展前数年(或RF出现)前这些抗体即可被检出,这有助于RF阴性(血清阴性)关节炎病人的类风湿诊断。存在这类抗体可能标志着放射学关节破坏会更严重和较差的预后。


     类风湿关节炎虽然看似可怕,但可通过治疗控制病情,达到减少疼痛和不适的目的;预防畸形和正常关节功能的丧失。不了解疾病会导致挫折、抑郁和停药。研究显示在类风湿病程的早期使用药物相比晚期使用能更有效地减慢病程的发展。早期、有效、积极的治疗能够改善症状、体征和放射学进展。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