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什么是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栓塞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
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种类为肺动脉血栓栓塞,还包括其他一些类型,如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异物栓塞和肿瘤栓塞。
通俗一点说就是本不应该出现在血管内的一些栓子,如血栓、脂肪颗粒、羊水、空气栓子阻塞了肺动脉,造成供血及供氧机制障碍,导致使人体缺血缺氧的情况。
2.肺动脉栓塞的高危人群
肺血栓的栓子主要来源于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下肢深静脉和盆腔静脉。
而造成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三个重要因素包括:静脉系统血液流速慢,血管内皮损伤,血液本身易凝集。
肥胖者、老年人 (尤其是高脂血症患者)、长期卧床、长时间静坐 (如通宵使用、通宵打麻将、长途乘飞机、火车、轮船等下肢少动者),下肢血液流动缓慢,较为容易患上该病。
育龄期妇女口服避孕药,会干扰机体凝血机制。妊娠妇女盆腔血被受增大子宫压迫,易产生盆腔静脉血栓。各种久立职业者 (如司机、理发师) 也易形成下肢静脉曲张,曲张静脉很易形成血栓,也是肺栓塞高危因素之一。
骨科术后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同时术后下肢肢体制动则容易导致深静脉内血栓形成。
3. 肺动脉栓塞的症状有哪些?
肺动脉栓塞之所以被称为“影帝”,是以为它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会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易被漏诊。症状表现取决于栓子的大小、数量、栓塞的部位及患者是否存在心、肺等器官的基础疾病。
轻者可以无明显不适,而重者可以出现猝死。大多数患者是由于呼吸困难(气促)、胸闷、胸痛就诊的,约半数患者烦躁不安,还可有咳嗽、咯血、发热、意识丧失、大汗等症状。
由于肺栓塞栓子多来源于下肢深静脉,部分肺栓塞患者可见下肢不对称的肿胀。该病的确诊主要依赖肺动脉CT或肺动脉造影等检查。
4. 治疗方案
每种疾病的病情都有轻有重,若已确诊肺栓塞大可不必过度紧张,与医生配合是最明智的方法。
通常的治疗方式有抗凝、溶栓、取栓等,前两者是通过药物的方法防止血栓进一步加重,甚至可以在血栓形成的早期把已形成的血栓溶解掉;
取栓则是通过手术的方法(包括开刀和微创手术)将血栓去除,从而恢复肺动脉的血流。
每一种方法均有相应的适应症,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方案或者综合使用。
5.生活及饮食注意
肺栓塞是本质上是一种血栓疾病。
患者运动少、长期维持某一姿势则有利于血栓形成,所以要控制体重,尤其是对于怀孕、骨科术后患者,应该适当活动,切忌长期卧床或坐位,同时不宜饮食过于油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