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超声辩读之:发现钙化,到底可不可怕?

李梓毓医生 发布于2020-06-27 18:08 阅读量8073

本文由李梓毓原创

新冠疫情爆发,火了一位金句频出的张文宏医生:

image.png


甲状腺结节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超声检查是最简单有效的筛选方式,我们拿到报告后,也是每个汉字都认识,但是具体什么意思呢?


钙化、回声、纵横比、声晕、血流信号、TI-RADS分级都分别代表什么?


本文我们先来讲讲钙化。


发现钙化,到底可不可怕?  

钙化就等于癌么?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为什么会有钙化呢?


对于甲状腺恶性结节,很多专家认为是由于癌细胞快速生长,组织过度增生、坏死,从而导致钙盐沉积而发生钙化,另外肿瘤本身会分泌一些导致钙化的物质如糖蛋白和粘多糖等加速钙化的形成。


对于甲状腺良性结节,出现钙化较少,通常是炎症或血肿吸收机化后形成的结节壁或纤维隔带演变为钙化。


那么钙化都有哪些类型呢?


1.微小钙化:直径≤2毫米的钙化点。一般呈砂砾样颗粒样针尖样点状

2.粗大钙化:直径>2 毫米。一般呈砂斑点状弧形或其他不规则的强回声光团。

3.边缘环状钙化:指蛋壳样环状钙化,一般分布在结节周边。


最后,发现钙化要怎么办呢?


一般而言,如遇到微小钙化,尤其是砂砾样钙化,则要提高警惕,其多为甲状腺癌的征象。建议尽快至专科医院就诊,必要时行CT检查或甲状腺细针穿刺进一步明确诊断。

而甲状腺结节内的粗大钙化、环状钙化则可能暗示着良性可能性大。若没有其他恶性征象,也没有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相关临床症状,多可半年至一年做一次超声随访观察。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钙化对于判断甲状腺结节性质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并非唯一判定标准。通常,医生会结合甲状腺结节的包膜是否完整、边界是否清晰、纵横比、是否有血流等,进行综合分析。大家不要以偏概全哦。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