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辉院士:从“只治”到“全治”,加速消除乙型肝炎

宁小平医生 发布于2025-04-20 15:17 阅读量178

本文转载自《国际肝病》编辑部

在全球抗击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关键时期,CHB治疗策略的优化与完善至关重要。在刚刚结束的第四届肝病创新论坛上,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院士围绕全球CHB防治现状、CHB治疗标准以及不同风险人群的治疗策略等展开深入剖析,强调CHB从“只治”到“全治”策略的必要性,为CHB治疗带来全新的思考。

“只治并发症高风险患者”策略

CHB治疗策略历经了从“只治”到“全治”的发展历程。早期,CHB治疗遵循“只治并发症高风险患者”策略,如2018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2017年欧洲肝学会(EASL)、2016年亚太肝病学会(APASL)指南均建议该治疗策略:对于HBeAg阳性的CHB患者,只治疗病毒载量(HBV DNA)>20 000 IU/mL,且丙氨酸转移酶(ALT)>2倍正常值上限(男性35 U/L、女性25 U/L或男女均为40 U/L);对于HBeAg阴性的CHB患者,只治HBV DNA>2000 IU/mL,且ALT>2倍正常值上限患者。

然而,依据这些指南标准,真实世界中有多少患者符合治疗标准呢?美国一项研究对实验室数据库中54 942例有2次HBV检测结果的CHB患者分析发现,符合上述指南治疗标准的患者比例极低,仅为5.8%-6.7%。2019年韩国一项针对3 624例未治疗的CHB患者开展的多中心队列研究显示,中位数随访时间4.6年,在因肝细胞癌(HCC)死亡的患者中,不符合上述指南治疗标准的比例高33.5%-64.0%。这表明只治并发症高风险患者,会遗漏大量潜在需要治疗的CHB患者,不利于CHB的防控,难以实现CHB防治目标。

“除并发症极低风险患者外全治”策略

鉴于“只治并发症高风险患者”策略的局限性,“除并发症极低风险患者外全治”策略逐渐受到关注。该策略认为除并发症极低风险患者外,其他CHB患者全治。世界卫生组织(WHO)2024版指南超过50%的患者符合治疗标准,而北美专家、美国专家、东亚专家以及CHB初级护理工作组(HBPCW)等指南,符合治疗标准的患者比例仅为12%-28%,仍有大量患者未被纳入治疗范围。因此,“除并发症极低风险患者外全治”策略虽有所改进,但仍需进一步扩大,以覆盖更多需要治疗的CHB患者。

哪些CHB是属于并发症极低风险的患者呢?庄辉院士指出,主要包括以下4种:①HBV DNA<2000 IU/mL患者;②“免疫耐受期”患者;③“非活动期”患者;④不确定期患者。

1.HBV DNA<2000 IU/mL患者

有研究显示,HBV DNA水平与肝硬化、HCC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HBV DNA<2000 IU/mL的CHB患者,其肝硬化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并非毫无风险。如在REVEAL研究中,中国台湾一项针对30-65岁HBsAg阳性者的研究数据显示(3653例),平均随访11.4年,HBV DNA<2000 IU/mL患者的HCC累计发生率虽低于病毒载量更高的患者,但仍存在一定风险,且随着病毒载量升高,HCC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上述研究只是在HBV感染者中比较,HBV DNA<2000 IU/mL患者的HCC风险低于HBV DNA高水平的患者,但与未感染HBV的对照组比较,其发生HCC相对风险高10.3倍和61.3倍。

2.“免疫耐受期”患者

以往认为“免疫耐受期”患者病情相对稳定,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并非如此。与未感染HBV者相比,“免疫耐受期”患者发生HCC的风险高61.3倍(图4)。随访11年的数据表明,未治疗的“免疫耐受期”患者发生HCC、肝移植或死亡的风险高于治疗的免疫活动期患者,而治疗的“免疫耐受期”患者累计肝硬化和HCC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治疗患者。同时研究表明,“免疫耐受期”患者体内已有HBV DNA整合、肝细胞突变、克隆肝细胞扩增以及肝脏损伤,HCC发生已经启动,并非处于良性状态,因此,有必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3.“非活动期”患者

有研究表明,“非活动期”患者同样存在疾病进展风险。多项来自不同国家的研究显示,这类患者存在HBV再活动、肝硬化、HCC和死亡的可能。例如,意大利、加拿大、法国、中国台湾等地的研究显示,“非活动期”患者在随访期间,HBV再活动率在0.5%-47.3%不等,肝硬化发生率在1.5%-24.3%之间,HCC发生率在0-7.1%,死亡率在0-15.7%。同时,“非活动期”患者也存在HBV DNA整合、肝细胞突变和克隆肝细胞扩增现象,HCC发生已启动。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治疗48周时,“非活动期”治疗组的HBsAg清除率显著高于未治疗组,这进一步说明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必要性。“非活动期”患者多为功能性治愈的优势人群,对其进行抗病毒治疗,可提高功能性治愈率,降低乙肝相关死亡率。

4.不确定期患者

一项来自美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的多中心研究显示,基线为不确定期患者的HCC累积发病率(2.7%)显著高于基线为“非活动期”患者(0.6%),高至4.5倍;在随访10年中,维持为不确定期患者的HCC累积发病率(4.6%)显著高于维持为“非活动期”患者(0.5%),高至14倍。美国、欧洲和亚洲14个中心对855例不确定期慢性CHB患者进行10年随访研究发现,抗病毒治疗可显著降低该类患者的HCC风险,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不确定期患者的HCC累计发生率为的15%,治疗组仅为4%,约高4倍。因此,不确定期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不容小觑,对这类患者的积极治疗也很重要。

CHB“全治”策略

为了加速消除CHB,“全治”策略应运而生。该策略主张对所有HBV检测阳性的患者进行治疗,即只要HBV DNA或HBsAg检测呈阳性,就应给予治疗。自2020年开始,多个国家及学术组织相继提倡CHB“全治”策略,尽管各策略覆盖范围与指南执行比例略有差别,但殊途同归,皆为顺应治疗标准逐渐放宽的趋势,全面覆盖各类CHB患者,治疗率高达94%-100%,有助于消除乙型肝炎。

回顾其他疾病的治疗策略发展历程,1991年丙肝虽使用干扰素治疗治愈率仅为30%-40%,但依然开展全治策略;2013年艾滋病治疗中,只要发现HIV RNA阳性就进行抗病毒治疗;2003年高血压、2000年高血糖、2014年高血脂也相继实施“全治”策略。相比之下,CHB抗病毒药物价格相对较低,副作用较小,且安全性良好,更应积极推动CHB全治策略。

小 结:正如世界肝炎联盟(WHA)所呼吁,实现CHB消除目标的必要条件,是确保所有CHB患者的治疗可及性,同时,治疗指南必须符合HBV感染者的诊治需求。目前,我国在CHB防治方面仍存在诊断率低、治疗率低和CHB相关死亡率高等问题。因此,突破传统指南限制,扩大治疗可及性是克服上述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通过提高治疗率、有效降低死亡率,才能达到WHO“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标。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