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普】治疗精神疾病的几个关键点!做到就离康复不远了

戴光明医生 发布于2023-03-30 18:08 阅读量546

本文由戴光明原创


早日康复,是所有精神疾病患者最大的愿望。

这个愿望实现起来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只要能掌握其中的关键点,你离康复就不远了~

那么治疗精神疾病的关键是什么呢?下文为您详细讲解:


#01


【要医患联盟】

我们发现很多患者和家属在治疗时都会犯这种错误,那就是把治疗当成是医生的事儿,自己当起了“甩手掌柜”,觉得只要医生出力就行了。

每个人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我们的基因、家庭环境、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对疾病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很大影响,而了解和解决这里面存在的问题都是治疗疾病的组成部分。所以,想要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需要我们和医生建立良好的医患联盟。具体要怎么做呢?

  • 平时可以多学习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病情的发展、治疗方法。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子就可以更好地配合医生治疗。

  • 要相信医生,相信科学。

  • 主动向医生阐明详细病情、表达治疗述求、积极和医生讨论治疗情况。

  • 出现问题及时向医生反馈,比如:出现了不良反应。


#02

【要重塑性格】

人的性格,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的情感习惯和思维习惯,它是导致精神疾病发作的主要因素之一。

精神疾病患者往往有一定的性格缺陷,比如50%~6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生病前有孤僻、内向、缺乏进取心等分裂样性格的表现,还有一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固执、敏感多疑、嫉妒心强等偏执性格的表现。

性格有缺陷的人,没有办法更好地应对内部刺激(如情绪)和外部刺激的冲击,这就让精神疾病找到了突破口。

所以,想要更快摆脱精神疾病,我们还要学会弥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也不必担心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觉得性格已定,只要在内心寻求改变的驱动之下,通过有效的方式还是可以改变的。

当进入疾病恢复期后,你可以从以下3方面做出调整:



PART
01
改变认知模式

想要治好精神疾病,需要我们要调整看待问题的角度、维度,学会悦纳自己,要包容自己的不足,很坦然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用宽大的胸怀拥抱自己的缺点,然后给自己提出一定的要求,并勇敢地迈出改变的一小步。


人无完人,全力以赴后没有达到既定的目标..对自己有过高过多的要求..觉得自己没有处理好某些人某些事...因为种种而陷入自卑自责,大可不必!要学会与自己和解!换个认知模式,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PART
02
处理好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对人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他们往往会有自卑,胆怯,懦弱等性格缺陷。如果父母再婚之后,与新加入的家庭成员相处不好,还会出现异常行为,比如情绪混乱、学业失败等。

而和睦的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则能为你获取更多精神支持和慰藉,赋予你战胜疾病的力量。

如果你与亲友的关系不是很和谐,可以尝试跟他们进行一次有效的沟通。

沟通是桥梁,能促进彼此情感的分享、了解、相互认同,协调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PART
03
调整下生活方式

运动,能起到调节身心、松弛精神,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但怎么运动是有讲究的,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来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除了运动项目有讲究之外,每天的锻炼时间也是有要求,应尽量保证在30分钟左右,运动量应从小到大,循序渐进。

性格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且充满不确定性,所以,一定要保持充分的耐心。

如果你觉得单靠自己的力量没有办法改善性格,可以向专业医生寻求帮助~


-end-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图片、音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