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过度保护、过度干涉、过度批判,是孩子心理疾病的根源

彭军医生 发布于2021-07-02 14:43 阅读量7128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上海新科医院精神心理科

心理疾病除了一部分是遗传因素外,大部分原因是家庭教育中的过度保护,过度干涉,过度批判。我做咨询中遇到大部分患者的家属都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有的家长是神经衰弱,在他大部分的时间里,自己都每天在痛苦中挣扎,烦恼、易激惹、心情紧张、失眠、头痛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等问题。这样的家长根本没有耐心去照顾孩子,他自己一直在紧张焦虑中,他本身就没有安全感,所以他会一直教育孩子你要拼搏,你要努力,你要付出十二分的努力。这样的家长教育孩子常用的方式就是,过度干涉和过度批判。



家长们常犯的错误就是几下几点:

1、主观推断:你现在玩手机呢,是不是你在学校也一直玩手机

2、选择性概括:一次考试马虎了,家长就会说,你回回考试马虎,以后你就是一个做事不严谨的人

3、过度概括:你顶一次嘴,就会说总是不听话,我养个白眼狼

4、乱贴标签:别和那个孩子玩,他学习不好,人品也不会好哪去

5、极端思维:必须考上重点大学,考不上一辈子就完了。



当和妈妈沟通孩子的问题时,了解到很多妈妈就是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神经症,或者偏执人格。我们总是说婚姻不要带着问题上路,可是很多的家长都是带着各种心理问题来组建家庭,结果就是夫妻不和谐,孩子出现抑郁或者精神分裂。我遇到一家四个孩子,有两个是精神分裂,还有一个家庭,先后生的两个孩子,一个十四岁自杀了,一个七岁孩子就出现被害妄想了。因为他们家长一个是焦虑症,一个是抑郁症。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都是非常严格和苛刻,即使现在看,很多孩子在初中就不想学习的,或者辍学的,很多家长就应该检讨自己是不是有问题,因为偏执的观念让自己受苦,同时也会让她的孩子受罪。

所以有的孩子发病之后,就像变了一个人,懒散,好吃,好色,有的甚至打骂自己的父母,因为平时父母约束孩子太多了,孩子做不了自己,他只能发病了,才敢对自己的父母发泄不满。所以我想的是,发病了或许他才能做真实的自己。因为平时父母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通过发病来做自己,别人也不会说你不孝顺,因为不是我骂人打人,我发病了才会如此,是幻听幻视的问题,我听到声音,看到父母是一个恶魔,我才打他们骂他们。




为什么有的会出现被害妄想,是谁要害他,是谁在监视他,他要摆脱什么?我们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害他的监视他的,实际上就是父母,父母太严厉了,他在家在学校一举一动都被父母监视,他生气还不敢表达,在心里这种情绪瘀滞久了,才会产生这种幻觉,或者这么表达,当孩子的所有不能表达的思想压抑到潜意思里面时,慢慢显化出来表现就是身体疾或者心理疾病。所以有被害妄想的孩子,爸爸或者妈妈都是一个严厉的人,他不敢反抗,只有通过生病来逃避父母给的压力。

另一种是过度保护,很多父母过度疼爱自己的孩子,不让他做这个,不让他做那个,孩子就像一个温室的花朵。孩子不能受委屈,孩子要富养,哪怕自己是一个穷人,也不能苦了孩子。孩子要什么父母满足什么,直到有不能满足时,孩子脆弱的心灵承受不了打击,很多也就出现问题。我遇到很多这样的孩子,即使他们结婚了,爸爸妈妈也是一直在身边,他们处处帮助自己的孩子负担家里的一切,孩子既离不开妈妈爸爸,又恨爸爸妈妈,因为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即使决定权爸爸妈妈交给自己,自己已经不能处理问题了,有时他们对自己也是又气又恨。父母表现自己行,你的孩子就会表现弱,这也是家庭的平衡。



父母的过度保护,过度干涉,过度批判,孩子不能表达的潜意识才是得病的根源。一个孩子通过得病她才会从繁重的压力中解脱出来,所以逃避也是为了疗伤,这么说很多病人会不高兴,可是事实很多时候就是这样,随着咨询的深入,他自己会明白了这个道理,他明白了,他自然会一点点的走出自己的逃避洞穴,没有人不会好,只要给他们时间,允许他们做自己,而不要总问他,你什么时候考大学,什么时候上班。很多的时候,父母变了孩子就好了,有时我会说,孩子有病,恰恰是给父母一次疗愈的机会。通过孩子有病,父母在心理和认知上才得到了成长。所以以一个正念的思想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都是好事,都是让我们改变思想,疗愈心灵。


版权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分享之用,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