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之痛——失眠症详解

彭军医生 发布于2020-11-02 13:24 阅读量6100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上海新科医院精神心理科

  失眠症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以入睡困难或者睡眠维持困难所致的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正常生理需求而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长期患有失眠症对患者生活和工作等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恶性意外发生。

  病因

  1.心理因素:生活和工作中各种不愉快均可造成焦虑、抑郁、紧张同时引发失眠。

  2.环境因素:环境嘈杂、空气污染、居住拥挤或突然改变睡眠环境等可引发失眠。

  3.睡眠节律改变:如夜班白班频繁变动,飞行时差等。

  4.日常生活:如饥饿、疲劳、性兴奋。睡前摄入酒精、茶叶、咖啡和水过多。

  5.药物:某些药物如中枢兴奋性药物。

  6.疾病:失眠症往往是精神疾病的一种症状,各类精神疾病大多伴有睡眠障碍。


image.png


  临床表现:

  女性、老年人更为常见。主要表现为4种类型:1.入睡困难。2.睡眠维持障碍、易醒。3.早醒,醒后不能再睡。4.睡眠质量差,次日仍疲倦,无精力恢复感。

  多数患者因失眠而产生焦虑,紧张,情绪不安,从而又加重失眠,恶性循环。


image.png


  非药物治疗:

  1.睡眠卫生教育:帮助失眠者改变睡眠习惯,改变睡眠环境,找出不良睡眠的原因,建立良好睡眠。

  2.放松疗法:降低卧床时的警觉性及减少夜间觉醒,减轻睡前不良因素如焦虑、紧张等。

  3.行为疗法:以提高睡意和缩短卧床清醒时间为核心的行为。

  4.认知疗法:改变患者对睡眠的认知偏差和对睡眠的非理性态度,目前被认为是失眠症治疗的核心。


  患者注意事项:

  1.治疗的目标为改善睡眠质量,恢复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避免躯体疾病,不要迷恋于药物,特别是有依赖性的药,轻者最好以非药物治疗为主。

  2.失眠类药物往往引起嗜睡,服用后避免驾车,精密仪器操作等事务。

  3.精神类药物服用期间禁止饮酒,否则加重嗜睡作用。

  4.如需长期服用药物必须定期进行专业评估和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同时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5.长期失眠症容易出现异常行为,如自杀倾向,患者及家属应警惕。一旦出现,及时就诊。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分享之用,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