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RADS分级,是英语(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的缩写,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不管是钼靶、B超或者核磁共振上,发现影像异常的区域,会对这些区域进行分级性的描述,这样有统一的标准,在指导临床进一步治疗会有一定的意义。
根据局部影像异常风险度的不同,分级可分为5级,一般小于等于3级的病变认为良性的可能性大,而大于等于4级的病变会认为有恶性可能,随着级别越高,恶性可能性越大。
因此,临床上对大于等于4级的病变一般建议穿刺或者切除活检,来明确性质。
1.评估不完全
BI-RADS 0:现有影像未能完成评估,需要结合既往片或补充其他影像检查,推荐其他的影像学检查包括:局部加压摄影、放大摄影、加压放大摄影、特殊投照体位,或行超声等检查。
2.评估完全
BI-RADS 1:阴性,乳腺X线摄片无异常发现,恶性可能性0,建议常规随诊。
BI-RADS 2:良性发现,存在明确的良性改变,无恶性征象,恶性可能性0,建议常规随诊。包括钙化的纤维腺瘤、皮肤钙化、多发的分泌性钙化、含脂肪的病变(脂性囊肿、脂肪瘤及混合密度的错构瘤)、乳腺内淋巴结、血管钙化、植入体、有手术史的结构扭曲等。
BI-RADS 3:良性可能大,恶性可能性0~2%,建议短期随访。期望此病变在短期(小于1年,一般为6个月)随访中稳定或缩小来证实判断。触诊阴性的无钙化边界清楚的肿块、局灶性不对称、孤立集群分布的点状钙化这三种征象被归于此类。常规处理意见:对病侧乳腺进行X线摄影复查(一般为6个月),第12个月与24个月时对双侧乳腺进行X线摄影
复查,如果病灶保持稳定2~3年,则将原先的3类判读为2类。如果随访后病灶消失或缩小,则改判断为2类或1类;若病灶有进展,应考虑活检。
BI-RADS 4:可疑异常,但不具备典型的恶性征象,恶性可能性2%~95%,应考虑活检。这一类包括了一大类需临床干预的病变,缺乏特征性的乳腺癌形态学改变,但有恶性的可能性。
再继分成4A、4B、4C,临床医师和患者可根据其不同的恶性可能性对病变的处理做出最后决定。
BI-RADS 4A:恶性可能性2%~10%。对活检或细胞学检查为良性的结果比较可以信赖,可以常规随访或6个月后随访。可扪及的部分边缘清晰的实性肿块,如超声提示的纤维
腺瘤、可扪及的复杂囊肿或可扪及的脓肿均归于此类。
BI-RADS 4B:恶性可能性10%~50%。需要对病理结果和影像表现严格对照,良性病理结果的决策取决于影像和病理的一致性。对边界部分清晰、部分浸润的肿块穿刺为纤维腺瘤或脂肪坏死的可以接受,并予随访。而对穿刺结果为乳头状瘤或不典型增生的则需要进一步切取活检。
BI-RADS 4C:恶性可能性50%~95%。形态不规则、边缘浸润的实性肿块或新出现的簇状分布的细小多形性钙化可归于此类。此类病变往往为恶性,对于病理结果为良性的病例,需要与病理科协商,进一步分析。
BI-RADS 5:高度怀疑恶性,恶性可能性≥95%。有典型乳腺癌的影像学特征,临床应采取适当措施。形态不规则、星芒状边缘的高密度肿块、段样或线样分布的细线状和分支状钙化、不规则星芒状肿块伴多形性钙化均归于此类。
BI-RADS 6:已活检证实为恶性,临床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这一分类用于活检已证实为恶性但还未进行治疗的影像评价。主要是评价活检后的影像改变,或监测术前治疗的影像学改变。
需要明确的是,BI-RADS评分系统并不是一个绝对的诊断工具,而是一种辅助医生进行结节评估的指导工具。最终的诊断和治疗决策仍需要医生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其他影像学或穿刺活检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