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后便秘,针刺有妙招

杨丽艳医生 发布于2020-05-28 14:29 阅读量7109

本文由杨丽艳原创

脑血管疾病后,除出现肢体偏瘫、言语障碍外,还可合并二便功能异常,最常见的就是便秘,主要原因是突然发病及长期的康复治疗,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及失眠等情志问题,这会提高患者直肠感觉阈值,增加盆底肌群的紧张度,使排便困难,导致便秘。

目前临床上对脑血管疾病后便秘的治疗多采用口服泻剂、开塞露塞肛、灌肠等方法来解除便秘症状,但口服泻剂后患者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且停药后易复发,药物治疗存在疗效不稳定、依从性差、副作用大、作用局限等弊病;患者使用开塞露塞肛后,由于高浓度的甘油刺激肠壁引起大便次数增多,可导致肛周皮炎;而灌肠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还使病程延长。针刺治疗脑血管疾病后便秘主要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机体内部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促进大肠液的分泌与排出,使肠道润滑,促进大肠的蠕动频率,使大便排出顺畅。

11岁的小周,因脑出血、颅脑手术昏迷5月余,清醒后出现大便异常,患儿刚来我科时,完全无便意,隔日大便一次,需等待20分钟以上,每次需家人按摩肛门后才能勉强排出。最开始时医生在针刺治疗时选择了头部足运感区,针刺几次后,家属反映不按摩肛门也可排出大便,但仍无明显便意,需等待。而后增加隔日针刺长强穴,并用电针加强刺激,患儿出现明显便意,大便2日一行。后予埋线大肠俞、天枢等穴治疗后,患儿可每天1次大便,可自行排出,目前症状已完全改善。从这个病历来看,针刺治疗脑血管后大便异常,确实有明确的疗效。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