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管理---地诺孕素的应用

章柏花医生 发布于2022-07-16 19:26 阅读量4801

本文由章柏花原创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简称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反复出血,继而引发疼痛、不孕及结节或包块等。如卵巢型内异症,其典型病变为囊肿型,俗称“卵巢巧克力囊肿”(链接卵巢巧克力囊肿)。当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时,称子宫腺肌病。



内异症是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内异症是导致痛经、不孕症和慢性盆腔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常常表现为不孕、进行性加重的继发痛经、慢性盆腔痛、甚至性交及排便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内异症具有侵袭、转移、复发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因而,也被称为有恶性行为的“良性肿瘤”、“良性癌”,内异症目前尚无根治方法


国际指南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雌激素依赖的慢性疾病,需要终生管理、长期的激素抑制,来维持手术效果、减少内异症复发、减少手术次数,从而保护生育力,保持我们的生殖健康


子宫内膜异位症长期管理的药物选择:

GnRHa联合:曼月乐、地诺孕素、口服避孕药


地诺孕素(Dienogest,DNG),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孕激素,有中枢和外周的双重作用机制,通过中度的中枢抑制作用和促进颗粒细胞凋亡作用抑制排卵,将雌二醇水平维持在内异症治疗的窗口剂量,即体内雌激素的水平维持在不刺激异位内膜生长而又不引起围绝经期症状和骨质流失范围;同时能够抑制子宫内膜的炎症反应、血管生成,促进细胞凋亡,对子宫腺肌病疼痛症状的疗效确切;缓解内异症痛经的同时可以缩小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并且随用药时间的延长,缩小异位囊肿的效果更显著。由于其日剂量低,对肝肾功能、代谢和心血管系统影响小,被多国指南推荐为内异症药物治疗的一线或A级用药;中国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指南推荐:地诺孕素可作为内异症长期管理的首选药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地诺孕素的应用:


一、使用方法:


地诺孕素,2mg/片,

用法:每日一片,口服,不间断,可于月经周期任意一天开始使用。

建议月经第一天开始服用地诺孕素,可减少异常子宫出血发生。

注: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要排除药物使用禁忌(比如排除妊娠、血栓性疾病活动期、肝功能不全、激素依赖性肿瘤时,避免在哺乳期使用等。)


二、常见的不良反应:


1、阴道少许点滴出血

1)出血不是无效或疾病复发的迹象,若出现点滴出血,不影响患者生活,无需停药,密切观察即可;

2)如果出现影响生活质量的出血或持续出血,可结合临床分别对待或“GnRH-a预处理”方案:

a. 吃药7天内出血,建议继续观察,不用处理;

b. 吃药7天后仍出血,建议增加剂量为早、晚各一粒,最多7天;

c. 加量服用7天后仍出血,建议停药7天,再开始每日一粒口服。


2、闭经

使用期间的月经量逐渐减少,使用1年时约1/3使用者出现闭经,不用担心,此时的不来月经并非卵巢衰退,而是孕激素局部作用子宫内膜的原因,所以,此时不来月经不会引起衰老,也不会因此而影响以后的怀孕;停药4~6周后月经即可恢复正常。


三、备孕


对于有备孕计划的女性来说,地诺孕素停用后1-43天(平均30天)卵巢功能即可恢复,研究报道伴有不孕的内异症患者停用地诺孕素治疗后一部分人能够短期内成功受孕。


关于人工辅助生殖(IVF)助孕前地诺孕素的使用问题,研究证据也正在不断出现,已有研究结果显示,不孕患者卵巢内异症术后,IVF前应用地诺孕素6个月,相比不采取任何激素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


四、用药期间定期随访:


1.术后半年,每3个月1次;

2.半年后,每6个月1次;

3.重要器官功能的复查;

4.注意补钙,预防骨质疏松;

5.关注症状,必要时反添治疗。


(图源网络,侵权删)


后记,诊室看诊时,医生往往没有充裕的时间给大家详细讲解相关知识,遂建立公众号,把一些常见的大众困惑,写成科普文章。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章大夫小科普”获取更多妇科科普知识。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