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宫颈糜烂”这个名称已经取消很多年了,但临床上,仍常有人来问:“医生,我到**医院检查了,那里的医生说我有宫颈糜烂,您帮我看一下严重吗?要治疗吗?”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宫颈糜烂,严重吗?到底要不要治疗?
前一篇科普《宫颈囊肿》,我们知道了,子宫颈的局部组织学结构,有个特点,那就是:子宫颈上皮是由子宫颈阴道部的鳞状上皮和子宫颈管里的柱状上皮组成。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交接的部位,叫鳞柱交接,也称转化区,也就是说,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可以互相移位或转化。
当子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生理性外移至子宫颈阴道部,也就是子宫颈管里的细胞长到子宫颈外(子宫颈阴道部)来,由于柱状上皮菲薄,其下间质透出而成肉眼所见的红色,即肉眼观似糜烂,过去曾将此种情况称为“宫颈糜烂”。实际上,“宫颈糜烂”并不是病理学上的上皮溃疡、缺失所致的真性糜烂,而是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所以,《妇产科学》第七版教材,就已取消了“宫颈糜烂”的病名,以“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生理现象取代。
因此“宫颈糜烂”作为慢性子宫颈炎症的诊断术语已不再恰当。
子宫颈糜烂样改变只是一个临床征象,可为生理性改变,也可为病理性改变。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多见于青春期、生育期妇女雌激素分泌旺盛者,口服避孕药或妊娠期,由于雌激素的作用,鳞柱交界部外移,子宫颈局部呈糜烂样改变外观。
此外,子宫颈SIL(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子宫颈癌也可使子宫颈呈糜烂样改变,因此对于子宫颈糜烂样改变者需进行子宫颈细胞学检查和(或)HPV检测,必要时进行阴道镜及活组织检查以排除子宫颈SIL或子宫颈癌。
敲黑板 “宫颈糜烂”这个称呼已经废除,由“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取代。大多数是由于子宫颈管柱状上皮异位导致的肉眼表观,绝大部分是生理现象,如无临床症状(阴道异常分泌物增多、性生活出血等),并且经过子宫颈细胞学检查和(或)HPV检测,排除子宫颈SIL或子宫颈癌,是无需治疗的。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联系本人删除)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关注~~
祝大家新年快乐!虎年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