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第一期科普《月经不是排毒,量多要来就医》的文章发出后, 很多朋友说,我现在知道了月经过多可能是某种疾病导致的,需要及时就医!那月经过少呢,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需要就医吗?
应朋友之邀,我们今天就来聊聊“月经过少”:
月经过少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01
首先,我们再来复习一下月经是什么?
月经是伴随卵巢周期性排卵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
正常育龄期女性在每一个月经周期的前半期(叫卵泡期或增殖期),卵巢中有一个卵泡发育长大,卵泡分泌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到月经中期卵泡成熟排出卵子,形成黄体;→在月经后半期(叫黄体期或分泌期),黄体分泌孕激素,使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当黄体萎缩,雌孕激素下降,子宫内膜剥脱出血,即形成月经,大姨妈来了。
正常月经有四个基本要素:
1. 月经周期频率为21-35天,平均28天,<21天为月经频发,>35天为月经稀发。
2. 月经周期规律性:相邻月经周期天数,相差不超过7天;
3. 经期长度:正常经期应该是3-7天,平均4-6天;
4. 经期出血量(为一次月经的总失血量):正常月经多为20-60ml,允许量是5-80ml, > 80ml,为月经过多;< 5ml,为月经过少。
医学上把月经量<5ml为月经过少,5ml是什么概念?
5ml就是一片日用卫生巾接近湿透的量。
也就是说,一次月经,从来到结束,总的月经量少于一片日用卫生巾湿透的量,才是月经过少。
月经变少的类型包括:月经量减少、月经期缩短以及周期延长(即好几个月来一次月经)。
02
月经量少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妊娠 我们都知道,怀孕期间,月经通常会完全停止。但是,在怀孕早期,会有着床出血的迹象,月经变少,很有可能你流的不是月经的血,而是先兆流产或者宫外孕引起的出血。所以,月经过少,首先要排除,是否与怀孕有关。
第二,体重不足
过度减肥以致体重不足的女性,体内脂肪水平下降,体内激素合成、分泌异常,导致月经减少。所以,需要保持正常的体重指数。
第三,生活习惯及精神压力影响
生活作息无度、精神压力较大或心理有创伤时会影响体内内分泌水平,容易导致月经量少。
第四,疾病
高泌乳素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均会造成月经的量减少,甚至闭经。
第五,药物影响
如避孕药、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抗肿瘤药物,都会引起月经减少。
因为避孕或者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腺肌症以及调经等,医生可能让你吃短效避孕药,常用的有妈富隆、达英35、优思明、优思悦等。一部分女性吃药后经量会变少,不过周期还是准时的。这可能和抑制排卵和内膜增生有关,一般停药后会恢复,不要担心。
第六,宫腔放置曼月乐环
为了治疗痛经和腺肌病,或者抑制内膜增生、减少内膜息肉复发等,医生可能会给你的宫腔放置曼月乐环,会使月经变少,甚至一小部分人完全不来月经。这是曼月乐环在宫腔缓释孕激素抑制内膜增生引起的,并不影响卵巢功能,不要担心,取环后月经量可恢复。
第七,子宫内膜受损
人流手术刮伤子宫内膜,特别是反复人流,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或宫颈、宫腔粘连,使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在这里呼吁大家,在不想生育时,一定要严格的避孕,子宫内膜的损伤会直接导致不孕,治疗起来很棘手。
第八,子宫内膜结核
也是造成内膜损伤的主要原因,子宫内膜感染结核后会使内膜损伤,导致经量减少,甚至发生闭经。有些患者自幼患盆腔结核,但自己不知道,常以原发闭经就诊。这类患者因内膜严重损伤,尽管抗痨治疗成功,亦很难受孕。
第九,卵巢功能减退
当卵巢功能减低时,雌激素水平降低,影响子宫内膜的增殖,经量减少。可以通过抽血测定FSH、LH、E2、AMH,超声监测子宫内膜厚度明确诊断。
那么,月经过少,怎么办?需要治疗吗?我们下期科普见。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联系本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