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适应症和禁忌症

卢雷医生 发布于2022-05-24 14:22 阅读量1291

本文由卢雷原创



牙齿不是想拔就能拔的


一般情况拔牙的适应证


(1)牙体病:有严重龋坏,不能保守治疗者。

(2)根尖病:根尖周病变,不能进行根管治疗或通过根尖切除治愈者。


(3)牙周病:牙周骨组织大部分破坏,治疗效果差者。


(4)移位或错位牙:影响功能、影响美观等的移位牙或错位牙,均应拔除。

(5)多生牙:影响美观或妨碍功能的多生牙,均可拔除。

(6)阻生牙:阻生牙反复引起炎症或囊肿形成者。

(7)创伤:牙创伤折裂至龈下,或根折,不能保存者。骨折线上的牙是否拔除,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8)治疗需要:因正畸治疗需要进行减数的牙;恶性肿瘤进行放射治疗前,良性肿瘤波及的牙,不能保留或治疗需要而应拔除者。

(9)滞留乳牙:影响恒牙正常萌出的滞留乳牙应予拔除。

(10)病灶牙:对可疑为风湿病、肾炎或部分眼病(如虹膜睫状体炎、视神经炎等)的病灶牙,可予拔除。


四颗智齿


牙周病患者


各类系统疾病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1)心脏疾病:

1)有近期(6个月以内)心肌梗死病史者。

2)近期心绞痛频繁发作。

3)心功能Ⅲ~Ⅳ级

4)心脏病合并高血压,血压超过180/100mmHg,应先控制血压后拔牙。

5)严重的、未控制的心律失常。

6)充血性心力衰竭。


(2)高血压病:单纯性高血压,无其他全身并发症,一般可以拔牙。如血压高于180/100mmHg者,应先进行治疗。


(3)糖尿病:血糖应低于8.88mmol/L(l60mg/dl),应在手术前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4)风湿性心脏病:为预防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术前应使用抗生素。


(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拔牙可导致甲状腺危象的发生。必须拔牙时,应在治疗后,基础代谢率控制在较正常(即基础代谢率不超出20%,脉搏不超过100次/分)时进行。手术前后应采取抗感染措施,局麻药中不应加肾上腺素。


(6)急性感染期:这里指的是口腔颌面部的急性感染。急性感染期如拔牙可能因手术的创伤造成感染加剧或扩散,而且局部麻醉效果常不理想。


(7)其他内科系统疾病:肾炎、肝炎、血液病等患者,应在内科医师的配合下,全身症状、体征得到缓解控制后方可拔牙,且术前术后应采取各项防范措施。肝脏疾病注意有无出凝血异常,肾脏疾病患者注意预防感染。


(8)血液病患者拔牙:

1)造血系统疾病贫血患者血红蛋白在8g/dl 以上,血细胞比容在30%以上,一般可以拔牙。慢性贫血者机体的适应性和代偿功能较好时,血红蛋白在6g/dl,一般可以耐受牙拔除术。


2)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中性粒细胞如低于1×109/L时易引起严重感染和影响伤口愈合,应避免拔牙和手术。如中性粒细胞在(2~2.5)×109/L,粒细胞总数在4×109/L以上可耐受拔牙。


3)急性白血病为拔牙禁忌证。慢性白血病经治疗在稳定期内、必须拔牙者,在血液内科医师指导配合下审慎进行,重点预防出血和感染。


4)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选择血小板在50×109/L以上时进行,必要时可先输血小板或新鲜全血。


5)血友病:第Ⅷ因子水平在正常的30% 以上可以拔牙。


(9)长期使用抗凝药物治疗:

1)对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考虑停药的风险比拔牙后出血的危害更大,拔牙前通常可以不停药,如需停药应在术前5天开始,术后拔牙创内可置入碘仿海绵等止血药,并密切观察30分钟后,无活动性出血即可离开。术后当天无活动性出血,即可恢复血小板抑制类药物的服用。


2)对心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或成形术后的患者,可使用巴曲酶预防术后出血。


3)对长期使用肝素的患者,如停药,药效需在5个半衰期后方可解除,通常肝素静脉注射6 小时后、皮下注射24 小时后,方可进行手术。使用华法林,如停药应在术前2~3 天。


4)如在停药可能导致危险的栓塞出现而不能停药的情况下,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正常化比值INR应控制在1.5~2.5INR,亦可考虑拔牙。


(10)受恶性肿瘤累及的牙,单纯拔牙可能激惹肿瘤并引起扩散,应视为禁忌证。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作分享

如有侵权,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