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便秘”的尴尬。有报道称,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近20%患有便秘。“便秘主要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老年人以慢性功能性便秘多见,也有因其他内、外科疾病所致,如肛门疾患引起的疼痛,结肠内外肿瘤、炎症、结核等引起的梗阻,糖尿病、焦虑症、抑郁症等引起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低血钾性肠麻痹等,均可导致便秘。
长期便秘有可能引发肠梗阻,老年人过分用力排便时,还会加重痔疮,强行排便时损伤肛管,可引起肛裂等肛周疾病,同时易发生昏厥、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还可引起动脉瘤或室壁瘤的破裂、心脏附壁血栓脱落、心律失常甚至发生猝死。
很多人应对便秘是盲目地服用各种泻药。泻药种类很多,常用的有容积性泻药、润滑性泻药和刺激性泻药,这三种泻药均有一定副作用。长期服用泻药,会造成体内电解质、水和营养物质流失、肠道蠕动功能降低,导致肠道黏膜功能损伤、肠道生态环境破坏、肠道黑变,造成顽固性便秘。”长期用这类药物,不仅不会缓解便秘,还可能会加重病情,造成药物依赖,甚至会导致恶性病变。
“慢性便秘应依据症状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慢性便秘的治疗目标除了缓解症状,还应恢复正常肠道动力和排便生理功能。”便秘的治疗不是一盒泻药那么简单,需要我们重视便秘问题,关爱肠道健康,选择专业的检查手段和科学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