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们常说,“家是避风港,是港湾,是一个人的归宿”。但在心理学咨询领域,我们却发现,家有时最会伤害人。
语言是门艺术,沟通是门技术。不良的沟通模式不仅表达不出真正想传达的意思,还会引起家庭冲突,亲子关系不和谐。
今天,东莞优眠分享这篇文章,通过介绍3种不良的沟通方式向您阐述家庭危机是如何产生的,若您喜欢,可以点点关注,跟着东莞优眠了解更多心理学知识。
1
东莞优眠:隐晦表达或让你猜
语言的“内敛”会让信息的传达变得更加曲折。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受中庸文化影响,我们惯用“含蓄”表达,一位叫“顺利如期毕业上岸”的朋友投稿说:
“我也挺纳闷的,我父母就常常不把话说明白,表面叫我不要做,但当我真不做的时候,他们就会阴阳怪气我,还责怪我不懂听后音儿,连自己家都要勾心斗角,真累”!
这位朋友的经历相信很多朋友都感同身受。这就是所谓“内敛”的表达,直说太伤感情,总想着让孩子自己领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了解你内心的想法的,不可否认,有时候“打直球”不失为一种好的沟通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沟通变得很简单。
2
东莞优眠:阻止对方倒苦水
阻止对方负面情绪的表达让双方无话可说。情绪是人的内心活动,甚至可以说是人的第一感知活动,抛开金钱、利益,现在的人越来越重视情绪价值,如果一个人的情绪不能够被看见并表达,时间久了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张德芬在《重遇未知的自己》中说过:
“凡是你所抗拒的都会持续,负面情绪就像黑暗一样无法驱赶”!
所以当我们抵制负面情绪时,负面情绪并未消失,而是像物理理论中的反作用力一样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都作出了力的反击作用。
3
东莞优眠:绝对化表达观点
绝对化的表达容易离间人心。生活中的很多事或决定本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之所以观点不同,不过是每个阐述者的立场不同罢了。
因此,我们就某个话题表达观点时更多会用“可能”、“也许”等不极端化的词。一方面,人的认知具有局限性,你说的不一定就百分百正确,另一方面这种以偏概全的表达方式很容易给人一种傲慢、不尊重人的感觉。
生活中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我们常常可以听见“你总是这样”的表达,例如:孩子晚上玩了会儿手机被家长抓包,从此晚上只要孩子不睡觉家长就会下意识地认为孩子就是在玩手机。
不恰当的话一旦说出去便覆水难收,不要拿自己主观的言论去判断孩子的行为,学会尊重、理解孩子,孩子也会尊重、理解你。
温馨提醒您,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不一定是学习压力大,问题的根源很可能就出现在家里,若家里有抑郁的孩子,不妨先审视下自己家里有没有类似的沟通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找专业人员检查,对症下药才能真正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破解家庭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