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淋病是一种经典的性传播疾病,由淋病奈瑟菌(淋球菌)感染所致,主要表现为泌尿生殖系统黏膜的化脓性感染。淋病是欧洲第二常见的细菌性性传播疾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需重点防治的乙类传染病。
临床表现:
在男性中,淋球菌主要感染尿道、直肠和咽部的柱状上皮细胞,最常表现为症状性尿道炎,约10%的感染者无症状。淋菌性尿道炎发生在2-6天潜伏期后,伴有大量脓性尿道分泌物(图2),部分患者可出现排尿困难和疼痛性水肿。若不及时治疗,感染可能会向后尿道或上生殖道蔓延,发生附睾炎、精囊炎、前列腺炎等并发症。
高达50%的女性感染者无明显症状,一般经3~5天的潜伏期后,相继出现尿道炎、宫颈炎、尿道旁腺炎、前庭大腺炎及直肠炎等,其中以宫颈炎最常见。症状性淋菌性宫颈炎的特征是宫颈口黏液脓性分泌物,可伴有外阴刺痒和灼热感。上行感染可发生如盆腔炎、肝周围炎等并发症,淋菌性盆腔炎可导致不孕症、异位妊娠、慢性盆腔痛等不良后果。
淋菌性直肠炎主要见于有肛交行为者,女性可由阴道分泌物污染引起,可无明显症状,甚者表现为肛门口有黏液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局部疼痛和里急后重。
淋菌性咽炎见于有口交行为者,90%以上感染者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有咽干、咽部疼痛和灼热感。
实验室检查:
光学显微镜:取男性尿道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是廉价、快速的检查技术,适用于男性无合并症淋病的诊断。(图1)
淋球菌培养:是淋病的确诊试验,适用于男、女性及除尿液外其它所有临床标本的淋球菌检查。
图1 男性尿道标本,革兰氏染色示胞内G-双球菌
治疗方式:
应遵循及时、足量、规则用药的原则,根据不同病情采取相应治疗方案,性伴同查同治。完成治疗前禁止性行为,治疗后随访复查。
2020年发布的中国淋病诊疗指南推荐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直肠炎使用头孢曲松或大观霉素单次给药治疗;如有合并衣原体感染,须加用抗沙眼衣原体感染药物。替代方案可选择头孢噻肟或其它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对推荐剂量头孢曲松治疗失败者,尽可能完善药敏试验,可增加剂量再次连用3天治疗。
随访方案:
无并发症淋病患者经推荐方案规则治疗后,有下列情况应做淋球菌培养:症状或体征持续存在、咽部淋球菌感染、接触未经治疗的性伴、并发盆腔炎或播散性淋球菌感染、妊娠期感染、儿童患者。淋球菌培养宜在治疗结束后至少5天内进行,如分离到淋球菌,应做药物敏感性试验,以选择有效药物治疗。
治疗结束后2周内,在无性接触史情况下符合如下标准为治愈:①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②在治疗结束后4~7天内从患病部位取材,作淋球菌复查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