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的原则:
现有针对尖锐湿疣治疗方法,均不能保证完全根除或防止复发,因此多采用组合和/或顺序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依据解剖位置、病变范围和大小、先前治疗的有效性、伴随条件(妊娠、免疫抑制)、患者偏好、治疗依从性和期望以及治疗成本等方面的不同,实施个体化治疗。尖锐湿疣的治疗分为三大类:局部细胞毒性疗法、免疫疗法和破坏性疗法。包括外用鬼臼毒素、咪喹莫特、三氯乙酸、冷冻疗法、电灼术、手术切除、激光治疗和病灶内药物注射等。
治疗方案大放送:
鬼臼毒素,是从植物鬼臼中提取的一种抗有丝分裂剂,通过阻碍疣状增殖的上皮细胞分裂和增生,使之发生坏死、脱落,从而起到治疗尖锐湿疣的作用。鬼臼毒素有0.5%酊剂和膏剂形式,建议连续3天早晚使用,然后停药观察4天,为期4周。治疗面积不应超过10cm2,总量控制在0.5ml以内,孕妇不宜使用。
咪喹莫特,是一种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咪唑喹啉类化合物,通过诱导包括INF-α、肿瘤坏死因子、粒细胞单核细胞刺激因子、白介素在内的细胞因子发挥作用。隔天(每周3次)将5%咪喹莫特乳膏施用于受累区域16周,并在施用后6-10小时用肥皂和水洗去。它只适用于皮肤尖锐湿疣,禁用于黏膜组织病变。
竹叶草脂,10-25%的竹叶草脂溶液是治疗小范围病变的良好药物。每周一次施用于干燥病损处,1-4小时后清洗该部位。不建议在黏膜表面使用,以免造成可能的严重毒性反应。
三氯乙酸,80-90%的三氯乙酸溶液可致蛋白质变性,临床中可用棉头在病变处薄薄涂抹一层,每周一次,特别适用于黏膜处小范围病变。由于无全身吸收,孕妇可使用。
冷冻疗法,广泛用于尖锐湿疣的治疗,具有易于实施、无需麻醉、价格低廉、瘢痕形成风险较低的优点,孕妇也可安全使用。采用-196°C的液氮可导致局部坏死和炎症,从而触发HPV感染的角质形成细胞的细胞免疫反应。
电灼、激光和手术切除,这是治疗尖锐湿疣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电灼、激光治疗应避免造成深度皮肤损伤,否则增加瘢痕形成的风险。对于孤立性和巨大的尖锐湿疣,手术切除尤其可取,因为它可以对癌前病变进行治疗和诊断性病理评估。此外,对于罕见的膀胱尖锐湿疣病例,经尿道电切术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