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踝关节扭伤正确处理

张晨医生 发布于2020-12-03 20:30 阅读量8287

本文由张晨原创

踝关节扭伤是非常常见的运动损伤,多数情况下是指足踝向内过度内翻旋转,同时足外侧着地,即内翻应力损伤。此时,相对薄弱的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容易受到损伤。


踝关节.png

除了踝内翻,外翻或高位扭转也可导致踝关节扭伤。

根据受损程度不同,韧带可能受到过度牵拉而引起撕裂,导致踝关节慢性不稳。症状由轻到重各不相同。大都有突然的外伤史,包括扭转伤或者翻转伤。主要表现为踝关节外侧的疼痛,也常伴有肿胀,甚至足内外侧缘瘀斑。严重的损伤可引起踝关节外侧关节囊撕裂、踝部骨折等。踝关节扭伤最常损伤外侧副韧带,包括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三条韧带里距腓前韧带作用最大,也最容易损伤。如果同时伴有跟腓和距腓后韧带损伤甚至关节囊撕裂,就更容易造成关节松弛甚至发展成为慢性踝关节不稳。建议严重的踝关节扭伤还是需要及时就医,咨询运动损伤专科医生,可以借助X线、核磁共振、B超等检查来明确损伤程度,以及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踝关节2.png

外侧副韧带损伤分度

崴脚了该怎么办?

1.紧急处理

目标是尽可能地控制疼痛和肿胀。可参照急性运动损伤的PRICE处理原则进行。

损伤后48小时内尽早实施以下措施:

Protection: 保护。可以使用石膏或者支具保护,使伤处不受进一步伤害。

Rest:休息(制动)。停止活动,避免患侧下肢负重。

Ice:冷敷肿痛部位(冰块、冰袋、冷制品等)10-15分钟,每天数次(可每2小时一次)。不要让冰块直接接触皮肤,可用毛巾隔离,避免冻伤皮肤。注意,冰敷没有时间限制,康复锻炼后关节肿胀需进行冰敷,行走或任何时候,只要感觉关节肿胀或不适,即可进行。但注意控制每次冰敷的时间,并保护避免冻伤即可。

Compression:可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它可以阻止继续出血、预防严重的踝关节肿胀。踝关节在肿胀消退前不建议使用粘胶支持带包扎固定。

Elevation:尽量将小腿和踝关节抬起高过心脏水平(比如,躺下并在腿下放置几个枕头)。正确的抬高下肢方法应该是:踝关节超过膝关节,膝关节超过髋关节,髋关节超过身体水平位。及时而有效的急救措施对于加快愈合十分重要。严重扭伤患者,需即时医院就诊。排除是否存在骨折、是否需要配置拐杖或者石膏支具、是否需要药物治疗。专科医生将会指导您相关的治疗。

2.后续治疗

急性期的治疗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消炎镇痛类药物,或采用一些如超声或者激光等理疗手段来控制肿胀和炎症。急性踝关节扭伤一般需制动休息至少2周左右。尽量减少踝关节负重的活动,若损伤较重,通过紧急处理症状无明显缓解,或不可避免需要下地负重行走时,打石膏是一种比较有效且经济的制动保护方法。但是石膏相对比较闷热难受,不易穿戴和清洗。其他比较好的固定方法,就是选择合适的支具和护具。急性期的建议选择限制作用较强的夹板类支具。步行靴保护通常比较到位,而且透气,方便行走活动和清洗,但是价格较贵,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建议选择。

部分踝关节扭伤可能发展成为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症(CRPS),是一种交感神经紊乱引发的疼痛综合症,可出现与损伤部位不相符的局部疼痛、肤色发红、灼热感、痛觉敏感等问题。合并有这类并发症的患者,治疗就会相当麻烦,恢复的时间也更久。这类问题通常需要综合治疗。

踝关节扭伤的康复锻炼

踝关节3.png

 

急性期后,做些伸展和肌力训练可以帮助患肢恢复活动度和相关肌肉力量,为恢复正常行走及运动打下基础。拉伸时伤腿在后,注意过程中保持背部直立。每组拉伸30秒,放松30秒。5-10组/日。

 

踝关节4.png

弹力带训练,是比较简单,易于操作的一种训练方法。坐位,伤腿置于身前,注意过程中保持腿部伸直状态。

选择小重量的弹力带开始,10个每组,背伸和跖屈各3-5组/日。

动作缓慢,全程活动。


踝关节5.png

在肌力训练后,就需要增加恢复本体感觉的练习。所谓本体感觉就是关节的深感觉,包括有位置觉、运动觉等,它是关节稳定性的基础,扭伤等外伤后通常会损伤本体感受器。本体感觉训练通常采用平衡练习方法,可自行练习,也可以机器辅助下进行。

上图为在家可进行的本体感觉训练,更好的方法可双脚着地,健侧(好脚)发力踮起脚尖后撤离,仅患侧(扭伤侧)支撑,缓慢落回平地。

10次为1组,每天3-5组,可示情况增加训练组数。注意保持支撑腿伸直(不要弯曲膝盖)。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