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深圳市光明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接诊了两位颈动脉夹层的中青年患者,两位患者都是因为颈动脉夹层导致的急性缺血性脑梗塞入院治疗,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后,两位患者都很快恢复正常,但提起事件的经历,两位患者都心有余悸,接下来,让我们谈一谈这一隐匿脑卒中的“元凶”。在我们的血管系统中,颈动脉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负责将富含氧气的血液输送到大脑,以维持我们的思考、记忆和日常活动。然而,当颈动脉出现夹层时,这一生命线可能会受到威胁,导致脑卒中等严重后果。那么,颈动脉夹层究竟是什么?它的成因又有哪些呢?
颈动脉夹层(Carotid Artery Dissection, CAD)是一种血管疾病,指的是颈动脉内膜发生局部撕裂,导致血液进入血管壁形成分离,进而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这种情况可能会引起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甚至可能导致动脉瘤样扩张或破裂出血,从而引发脑卒中。
颈动脉夹层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可能与其发病有关。以下是一些已知的潜在危险因素:
1.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能导致动脉壁结构的改变,使得血管内膜更容易撕裂,从而引发夹层。
2.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这是一种代谢异常,可能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增加动脉夹层的风险。
3. 纤维肌发育不良: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会导致血管壁结构异常,使得血管更容易发生夹层。
4. 近期感染:某些感染可能会引起颈部血管壁的炎症反应,从而诱发颈动脉夹层。
5. 外源性创伤:颈部受到的外伤,如剧烈的旋转或压迫,也可能导致颈动脉夹层。
6. 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颈动脉夹层可能与某些遗传性血管疾病有关,如Ehlers-Danlos综合征和Marfan综合征。
7. 其他因素:包括吸烟、口服避孕药、偏头痛等也可能与颈动脉夹层的发生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颈动脉夹层在青年卒中患者中的比例较高,尤其是在45岁以下的人群中。因此,对于年轻患者出现脑卒中症状时,医生会特别警惕颈动脉夹层的可能性。
颈动脉夹层的诊断通常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CT血管造影(CTA)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到血管壁的异常情况,从而确诊夹层。
治疗颈动脉夹层的目标是防止脑卒中的发生。治疗方法可能包括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以及在某些情况下的血管内治疗或手术。患者还可能需要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戒烟、控制血压和胆固醇水平,以降低夹层复发的风险。
总之,颈动脉夹层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疾病,它可能悄无声息地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幸运的是,两位颈动脉夹层的患者得到了及时的救治恢复了健康,但以后的预防和定期复查也不容忽视。如果您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请尽快就诊于专业医院的神经内科,减少疾病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