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是针对已经发生过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患者,旨在降低再次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二级预防策略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以及针对特定病因的治疗。本文将重点介绍药物治疗方面的信息。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基石。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吲哚布芬等。
阿司匹林肠溶片:通常推荐剂量为每日75-100毫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服用阿司匹林时,应避免与抗凝药物同时使用,以防止出血风险增加。
氯吡格雷:对于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氯吡格雷是另一种选择。通常剂量为每日75毫克。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相比,出血风险较低。
替格瑞洛:在某些情况下,替格瑞洛可能被推荐作为替代药物,尤其是在阿司匹林肠溶片无效或有不良反应时。
吲哚布芬:用于动脉硬化性缺血性心血管病变、缺血性脑血管病变和周围动脉病变、血脂代谢障碍、静脉血栓形成和糖尿病。
降脂药物
高胆固醇血症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首选药物。
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通常需要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LDL-C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时,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肌酸激酶水平,以监测潜在的肌肉损伤。
抗高血压药物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另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降压药物的选择应个体化,可能包括ACE抑制剂、ARBs、钙通道阻滞剂等。
ACE抑制剂:如赖诺普利、贝那普利等,可以降低血压,减少卒中复发风险。
ARBs:如氯沙坦、厄贝沙坦等,对于不能耐受ACE抑制剂的患者是有效的替代选择。
抗凝药物
对于心源性脑栓塞,如心房颤动,抗凝治疗是必要的。
华法林:需要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INR),以确保在安全范围内。
降糖药物
对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至关重要。常用的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二甲双胍、GLP-1受体激动剂等。
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
在服用上述药物时,患者应注意以下事项:
1. 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与其他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同时使用。
2. 定期监测:定期检查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以及肝功能和肌酸激酶水平。
3. 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应与健康的生活方式相结合,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
不良反应可能包括:
- 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 他汀类药物:可能导致肌肉疼痛、肝功能异常。
- 降压药物:可能引起头晕、低血压。
- 抗凝药物:可能导致出血,如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等。
预防不良反应
1. 合理用药:遵循医嘱,不要自行调整药物剂量。
2. 定期随访:定期到医院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