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相关肝癌组织中釉丛蛋白表达及其临床价值

许先柱医生 发布于2022-06-24 16:14 阅读量236

本文由许先柱原创

  肝细胞癌(HCC)治疗除少部分患者适用于手术切除、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和肝移植等治疗外,大部分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均不理想,釉丛蛋白基因定位在1号常染色体长臂q21-31,编码蛋白为酸性、磷酸化糖蛋白。

  新近分子肿瘤学研究发现,TUFT1在胰腺、乳腺、甲状腺及肺部肿瘤进展时异常表达,并与多种信号通路的活化密切相关,有关TUFT1与肝细胞恶性转化及肝癌进展关系及其分子机制,尚未报道,本研究主要检测了HBV相关HCC患者术后癌及癌旁组TUFT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判别的临床价值。

  资料与方法  

  1、生物信息学分析:肿瘤相关TCGA数据库对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样本间的基因差异表达进行分析,使用GEPIA数据库确认TUFT1在肝癌组织表达量,|log2FC|>1.0和P<0.05被用来确定肝癌TUFT1表达水平。

  基于全球最大的癌基因芯片数据库中的相关信息资源,分析肝癌组及正常肝组TUFT1 mRNA表达情况,P<0.05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组织与资料收集:患者入选条件:术前未经任何放化疗和手术治疗,无介入治疗禁忌症,未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及严重内科疾病,一般状况良好,收集临床信息比如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WHO标准)、肿瘤数目、肝内转移、肿瘤包膜完整、淋巴结转移、HBV感染、甲胎蛋白表达、肝纤维化、门静脉侵犯等。

  3、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经HCC组织病理学证实,术前未接受化疗或放疗,病理完整,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生存和复发相关信息,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手术切缘>2.0cm,癌及癌旁(距癌组织>3.0cm)标本经手术切除后,立即用等渗盐水洗净,然后置液氮保存。

  4、组织芯片制作:收集132份HCC病例及癌灶、癌旁组织蜡块,根据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切片对石蜡标本中代表点标记,用TMA制作机细针打孔法,从癌中或癌旁组织蜡块采集圆柱形组织,整齐排列制成TMA蜡块,每张常规载玻片上放66个样本,孔径1.5mm,每个组织芯间距为0.2mm。

  5、免疫组织学方法:石蜡切片常规脱蜡,浸泡在柠檬酸钠缓冲液中,95~100℃抗原修复20min,磷酸盐缓冲液(PBS)洗3次,每次5min,3%H2O2
避光孵育15min,PBS洗3次,每次5min,室温下免疫染色封闭液孵育1小时。

  6、结果判定:根据着色的深浅进行评分:TUFT1阴性,细胞不着色记0分,弱阳性,细胞呈淡黄色记一分,阳性,细胞呈棕黄色记2分,强阳性,细胞呈深棕黄色记3分。

  据TUFT1高/低表达的临界值中位数将样本分为高和低/不表达两组,标志物敏感性评价:2~3分为阳性,0~1分为阴性,每个得分=强度分乘阳性细胞百分比,总分在0~300。

  7、统计学方法:用SPSS 25.0软件数据处理,比较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TUFT1高表达和TUFT1低/不表达情况,组内用Wilcoxon
non-parametric signed-rank 检验进行分析。

  组件用Mann-Whitney U
检验。TUFT1高与低/不表达者OS和DFS进行两两比较,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癌组织TUFT1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132例肝癌及癌癌旁组织芯片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显示,TUFT1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癌旁组TUFT1染色强度显著高于癌旁组。

  2、TUFT1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肝癌患者中HBsAg阳性为90.9%,按肝癌TUFT1强度分为高表达组(66例)和低/高不表达组(66例)。HBeAg阴性87例中,TUFT1高表达者占43.7%,低表达者占56.3%。

  HBeAg阳性45例中,TUFT1高表达者占62.2%,低表达者占37.8%,癌组织TUFT1表达与肿瘤大小、血管侵袭、HBeAg及伴有腹水等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AFP等无统计学差异。

  3、TUFT1对HCC患者的预后价值:HCC患者TUFT1表达与临床预后关系分析,显示TUFT1低表达患者OS为1.9~70.8个月,高表达者OS为0.8~57.9个月,(HR=3.026,P<0.001)。

  TUFT1高表达分别预示TNM I-II 期的肝癌患者或TNM III-IV
期的肝癌患者(χ²=15.9,P<0.001)较短的DFS,且能预示TNM III-IV
期肝癌患者较短的OS(χ²=4.314,P<0.05)。然而,TUFT1的表达量对TNM III-IV
期患者OS(χ²=3.067,P=3.067)的影响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讨论  

  肝癌治疗仍以手术为主,辅以血管栓塞、射频消融、放化疗和生物治疗等,或有效治疗局部病灶,不能解决复发、转移等问题,术后复发率高,预后差,多重激酶抑制剂拉菲尼能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期,其疗效仍不理想,尽管从牛釉质形成细胞富集的cDNA表达库中鉴别、克隆和测序的TUFT1。

  在牙釉质的组成、发育和矿化中起中要作用。肝癌中TUFT1异常的作用机制仍不明确,推测TUFT1被缺氧诱导因子诱导,肝癌细胞中TUFT1不与Rab
GAPI 相互作用。

  而激活mTOR信号通路,肝癌细胞中TUFT1并不影响MAPK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另外,多种非编码RNA也参与调控TUFT1的表达。在HCC进展中TUFT1异常表达的确切机制有待探讨。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