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常说"肝胆相照",说明肝胆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如果说在健康状态下,肝胆相照的内涵是“一荣俱荣",那么到了疾病的状态下,这种关系就会表现为"一损俱损",因此临床上也有"肝胆同病"的说法。
有统计报道,肝病患者胆囊疾病的患病率为88%。其中胆囊炎症占56%,胆结石占16%,胆泥淤积占10%,胆囊息肉占5%,胆囊水肿占25%。
01
肝脏与胆囊的解剖和功能等联系
胆囊位于肝脏的下方,和肝脏紧密相依。
肝和胆囊之间有一条绿色的管子,肠道和胆囊之间有一条绿色的管子,胆璧就像是一座建在桥上的小亭子,胆汁可以在里面停留、休息。
肝脏就像人体的一个大的化工厂,它生产的产品中有一项就是胆汁,肝脏里包围着所有肝细胞的管道除了血管,还有就是胆管了,胆管和血管一样并行,由毛细胆管变细再变粗,将一滴滴的胆汁源源不断的送到胆囊里贮存、休息。进食时神经制激、肠道的蠕动都会给胆囊发送信号,胆囊将迫不及待的将胆汁推送进肠道,消化吃进去的食物。
因此,胆囊其实就是个容器、中转站。
02
肝病患者为何多伴胆囊炎
胆囊炎是由于细菌感染或化学性刺激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分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表现为胆囊收缩功能欠佳,胆囊壁增厚,水肿等。肝病患者为何多伴胆囊炎的主要原因是:当肝脏发生病变,胆汁成分也发生了改变。胆汁变粘稠,胆盐浓度增加,胆汁排池速度减慢,在胆道存留时间延长,对肠道细菌的迎制作用降低,细菌容易倒行进入胆道引起感染。急性肝炎时胆囊壁欠光滑、模糊、水肿等改变的发生率几乎为100%。
一、急性肝炎
急性肝炎时胆囊壁欠光滑、模糊、胆囊水肿等改变的发生率几乎为100%。急性肝炎的胆囊变化,是由于肝内胆管壁受损,使肝细胞形成的胆汁不能顺利排入胆管,加之胆管壁的损害,使胆汁中的水分均渗出胆管外,造成胆汁浓缩、粘稠,胆汁流动较差,刺激囊壁改变。
二、乙肝
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胆石症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抗体在激活补体清除免疫复合物的同时胆系粘膜上皮也受到破坏,使胆囊和胆管的成石环境生成;同时,慢性乙肝患者胆管上皮排泌粘液糖蛋白的量也明显多于非乙肝患者,为结石的成石核心提供了蛋白框架。近来也有报道证实,慢性肝病使雌激素孕激素的灭活率减低,可引起胆汁内胆固醇含量明显升高,危险增大。
三、非酒精性脂肪肝
脂肪肝患者和胆石症患者都是代谢综合征累积影响肝胆系统的临床表现,二者通常合并存在。均与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不良生活习惯、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
四、非酒精性肝硬化
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可作为胆结石发生的独立的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者比无肝硬化者具有更高的胆囊结石发病率,肝功能受到损伤的程度越高 ,
胆囊结石的发病率也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