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岁的小林是一位乙肝病毒携带者,所以一直很重视自己的肝脏健康,每年都有去医院体检。
很庆幸,每次检查都显示身体状况良好,小林的生活也是过得有滋有味。
但就在今年的2月中旬,到医院复查时出现了异常,医生告诉他患上了肝硬化。
这个结果让小林始终不敢相信,整个人瞬间跌入低谷,犹如晴天霹雳一般。
小林非常疑惑,自己什么症状也没有,每次检查肝功能都是正常的,怎么可能会得肝硬化呢?
面对这个结果让小林难以置信,决定换家医院。
很遗憾,检查结果是一样的,他确实患上了肝硬化。
面对这个结果,小林难以掩盖自己的情绪哭了出来,自己这么年轻却得了这样的病,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小林表示:我已经做得很好了,得到的却是同样的结果......
原来,小林的母亲是一位乙肝患者,最终也发展成了肝硬化。因为母婴传播没有做好阻断,所以才导致小林成了一名乙肝病毒携带者,因此他就特别重视肝脏的保养,但还是没能扭转命运。
一、肝功能正常肝脏就一定没有问题?
肝功能检查是反映肝脏功能基本状况的一种检查,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红素、白蛋白等多项指标,可以辅助诊断肝胆疾病,包括肝硬化。
那如果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是否就说明肝脏很健康?
未必!
因为肝脏具有较强的代偿能力,即使肝脏已经损坏了3/2,仍然可以正常运作,肝功能检查也不会出现异常。
所以,临床医生在评价肝脏是否健康时,还需要结合临床表现、肝脾B超等进行综合分析。
二、肝脏为何会“变硬”?
导致肝硬化发生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病毒性肝炎、长期饮酒、脂肪肝、酒精肝、自免肝、胆汁淤积性肝炎、寄生虫感染等。
而在我国,病毒性肝炎是导致肝硬化的主要原因。
简单来说,就是炎症不断复制,长期或反复损害肝脏,导致广泛的肝实质损伤,肝细胞坏死,长出硬邦邦的肝纤组织也就是肝纤维化,进而导致肝硬化的形成。
肝硬化发病初期症状一般不明显,肝脏代偿功能较强,所以不容易被发现。
久而久之,病情会变得越发严重,肝脏的合成和解毒能力失控,就会引起一系列不适症状,比如营养不良、下肢水肿、消瘦、乏力等。
严重时还会出现腹水、肝性脑病等多种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一般来说,有经验的医生都会根据腹水、肝性脑病症状、总胆红素、血蛋白、凝血功能等五项指标的结果对患者进行评估,评估分数越高,肝硬化程度就越严重。
三、“肝硬”了还能软化回来吗?
钱财难买健康
肝硬化一旦发生,基本无法“变软”
但是肝硬化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早期肝硬化必须及时针对原发病治疗方可逆转,而中期和晚期不能逆转,但也别因此放弃治疗,通过科学规范治疗,可以缓解或阻止病情的加重。
治疗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般治疗: 主要包括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如注意休息,适当运动,避免坚硬且难以消化的食物。
病因治疗: 如果是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应积极配合抗病毒治疗;如果出现腹水,可以使用利尿素。
肝移植: 这是治疗肝硬化最有效的方法,但适配的肝源非常少,且价格昂贵,临床应用非常有限。
四、如何才能避免肝硬化的发生呢?
肝硬化的发生并非必然。
一般10%-30%的慢性乙肝患者至少经过5-10年的发展形成肝硬化,而肝硬化中又有5%-10%的肝硬化患者至少经过5-10年发展成肝癌。
但只要重视肝脏健康,保护肝脏,就可以避免肝硬化的发生,远离肝癌。
1、不饮酒:酒精在进入人体后,主要是在肝脏中进行代谢,对肝细胞造成损害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过多摄入酒精,也容易导致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所以要避免饮酒,尤其是患有肝病的人。
2、不可乱用药:大部分的药物都会通过肝脏进行代谢,而有基础肝病的患者,肝功能本身就比较脆弱,乱用药只会加重病情和加速肝硬化的发生。所以,一定不能乱用药物,也不可自行停药,必须谨遵医嘱按时服药。
3、早发现早治疗:肝硬化一般是在乙肝、脂肪肝、酒精性肝炎、丙肝等疾病的基础上形成,只要控制好病情,遵医嘱,就能避免肝硬化的发生。
所以大家发现患病后,一定要到正规的肝病医院进行科学规范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