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5年间,对脂肪移植的认识有何发展,其中最重要者是什么?

陈元良医生 发布于2022-03-29 10:57 阅读量94

本文由陈元良原创

首先,脂肪移植未来将成为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技术;其次,随着器械的发展,脂肪栓塞的发生率可以减少,并且有更多对应的避免方法。


再次,很多过去认为无法实现的大容量注射,在精细的计划和耐心的手术过程中有可能得以实现,从而突破以往对于单次注射量的限制。前面提到脂肪的存活率同注射方式、方法有直接联系。好的注射方法是这5年中最客观的进展,即“立体显微注射”方法。


我们们的成语中有一个词叫做“聚沙成塔”,点阵激光通过治疗无数个微小点,就可以使整个治疗部位愈合。


同样的道理,对于脂肪注射来说,每一个颗粒的脂肪如果足够小,都很容易存活;就如同将一颗颗种子分开理入土中,而不是将整团种子直接放入土中。


为什么最近大家都去做自体脂肪填充了?


新技术注重注射过程中,脂肪在三维层次的分布,整体注射时间将延长,而不同于以往只用很短的时间完成注射。


因此,脂肪注射的非常精细、立体的“显微”注射方式会使得整个脂肪移植项目大有前途,将大大增大和改变原有的适应症。


自体脂肪移植时应尽量减少脂肪破裂,通常手动抽取可以很好地控制负压最大程度地保证脂肪完整度;机器控制的负压必须适中,现在大部分医生以手动抽取为主。


接下来的步骤是离心或者过滤,有文章认为离心率不易控制(或大或小)容易造成脂肪细胞的破裂。现在临床医生做法既有自然过滤和沉淀-—待破碎细胞、血块、水分等滤去后,就可以注射操作;也有使用离心机过滤的方法,但很难去评定两者敦优敦劣,可谓各有优势,需要临床医生结合实际因素去考量和选择。


根据我们的经验,脂肪的存活率与患者受植床有关,正常患者的脂肪存活率为30%-40%。


但是进行脂肪移植的惠者,首次移植的脂肪会被大量吸收,经过3次以上的移植后,移植的脂肪吸收相对较少,存活率可以达到50%左右。


各部位的存活率也不尽相同:部最高、部次之、唇沟与频部相近,可能活动大的部位脂肪存活率较低。


一般来说,注射至深层的脂肪存活率较高;供区脂肪分布致密的(如大腿部外侧、内侧等)区域,移植后的脂肪成活率相对较高。

image.png


我们们所采用的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技术,利用低压抽吸、低速离心、低剂量、多点多平面多隧道的注射方式,简称为3L3M方式,这种方式和国际上应用较多的coleman移植方法的共性就是最大程度减少对移植前脂肪颗粒的损伤,并使移植后的脂肪获得最大面积供养范围,从而提高移植的成活率。


脂肪移植后除了短期内机体吸收掉多余的组织液和坏死组织外,成活的细胞就跟人体其他部位的一样长期存活。


一般情况下操作仔细的话,脂肪移植后的存活率可以达到75%以上。脂肪的来源和注射部位对成活率有一定影响,通常活力高的供区,健康正常部位的受区存活率更高。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