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两年,我国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人数有明显上升趋势,除了数量的增加,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也从过往的一般心理问题占为主导发展为严重心理问题,甚至是伴随精神性症状的情况。这无疑让人忧心。
很多家长也会问我到底怎么回事,我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其实这有很多原因导致:
首先,随着,中国经济各方面的高速发展,社会属于快速转型期,对于人才的需求和鉴定也有了新的标准。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个体,无不感受到这种压力。
孩子在学校必然会面对学业、能力提高等的压力。
同时,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标准,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家长对于青少年的要求,青少年面对的压力再也不是简单的上学和完成当天的作业。更多的是要为将来的学业、就业等做一系列的准备。
其次,对于大多数青少年而言,由于还处在学校学习阶段,家庭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个驿站,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
亲子关系是孩子面对的第一种人际关系,也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以及亲子关系成为了青少年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成长支持系统。
如果在家庭生活中,孩子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接纳,就会促使亲子关系不再亲密,孩子缺失了家庭的系统的支持。
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的情感和健全人格的形成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青少年是个体心理发展和身体发展的重要阶段。青少年心理健康是人格及个人发展的基础,也在整个个人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在高压下受到了危险,也变成社会所关注的话题。
青少年心理的定义
青少年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人转变的过渡时期。
青少年一般是指自从上初中到高中毕业;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定义,青少年是指年龄在10-19岁之间的人。
20世纪初,我们把青春期时限已比20世纪初有所延长,是在11-21岁之间。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具体是指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以第二性征出现为起点,身心各方面发生重大变化的事情。
在生理上以性发育为主要标志,在心理上以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孩子为主要标志,这两者刚好是同时出现的。
青少年是个体身体发育的鼎盛时期也是性逐渐成熟时期,在这个成长发育的过程中,他们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生理上的这种成熟会促使他们心理上产生了成人的感觉,他们更加盼望成为成年人,并且希望获取成年人有的一些社会权利,渴望参与社会活动,变换社会角色。
然而,客观事实是:
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还是有局限性的:无论是在情绪调控、认知发展、社会经验等各个方面都不是很成熟,而且身心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沉重的升学压力、自我实现中的困扰等一系列问题也会使他们有许多期望不能实现,从而产生挫折感。
如果这些身心发展不平衡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那么他们就有可能会面临种种的心理问题。可以看得出来,这些心理失衡,其实也是很大程度上和青少年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有关。因此,这也是为什么青少年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青少年心理问题分类
现阶段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按照性质可分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精神病性发作
一般心理问题:
主要是指青少年因着这个阶段的心理特点,自身有心理发展的需求,比如成为“成年人”,但心理成熟度不够,导致的内心冲突和挫败、频率不高的焦虑、抑郁情绪、人际关系等困扰,这部分心理问题是属于发展性问题。
发展性导致的心理困惑是每个人都存在,只是有些人可以允许问题一直存在,而有些人为了更加的优秀和卓越会选择寻求自我发展和实现的方式,例如通过心理咨询。
严重心理问题:
主要指高频率的焦虑、抑郁状态,导致社会功能有部分受损,比如不想上学、成迷网瘾、回避人多或某种场所、社恐等。
严重心理问题不是一开始就严重的,往往是从一般心理问题过渡而来的。因此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超过三个月以上,甚至我们发现有持续十年的。
严重心理问题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没有,反而会很容易固着于这种不健康的心境。所以需要家长积极关注和参与治疗。
精神病性发作:
青春期是各类精神疾病的首次发作高峰期,很多精神疾病的患者的首次发作时间都是在青春期。精神症状主要是精神活动的异常,包括感知、思维、情感、智力、行为等等
具体如下:
一、感知方面:可以出现各种感知觉得异常,出现幻觉,像幻听、幻视、幻嗅等。
二、思维方面:可以出现主动性思维内容减少,思维增多、思维活跃,以及各种妄想,如被害妄想、嫉妒妄想、物理影响妄想、非血统妄想。
三、情感方面:可以出现情绪高涨、低落、焦虑,以及情感不协调、淡漠等等。
四、智力方面:可以表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定向力方面的障碍等等现象。
五、行为方面:可以出现冲动行为、毁物行为、激越行为,以及自伤、自杀的冲动行为。
鉴于现阶段青少年的心理状况,我们提供如下三点建议:
1、预防胜于治疗
良好的家庭环境、和谐、亲密的家庭关系,是预防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关键;作为父母自我的心理成熟度至关重要,成熟的父母才能养育出成熟的孩子,焦虑的父母养育出来的是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超过任何一段关系。
2、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您实现没有办法给孩子营造这种环境,当发现孩子情绪不稳定时要及早进行心理评估,如果有问题,积极治疗和面对,如果没有问题,孩子的负性情绪得到疏导有利于健康;
但是切记不要:“把自己当成医生”——自己来判断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问题。很显然这不是一个专业的判断,生活也往往证实这种判断是错误的
3、多了解心理知识
任何人都需要学习一些心理学,心理问题往往是看不见,摸不着,如果对方不愿意表露,非专业人士是很难分辨正常与否。因此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父母发现孩子存在心理问题的时间都是滞后的原因。
为了提早觉察,及时治疗,父母、孩子都需要了解一些心理学科普,帮助我们正确识别和了解情况。
但是切记通过专业渠道获取知识,现在是个信息时代,信息很多,但是真知不多,我们建议要通过心理杂志、心理科普专栏、心理机构讲座、社区讲座、医院讲座等方式。
也要提醒一部分家长的,孩子出现一段时间的情绪不稳定,不要都归因为是青春期惹的祸,我们刚才讲到的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并不是导致孩子有负性情绪的原因。正视情绪、面对情绪、管理情绪才是心理健康的前提。
最后,作为一名心理工作人员我很想告诉大家:
这些孩子曾经很优秀,他们努力进取、善良热心、有着良好的思维和想法。他们往往对自我要求很高,在努力和失败中常常感受到挫败和沮丧,无力和无奈,甚至绝望。他们很想突破,但是总也不行,他们被困住了,他们需要别人的帮助,他们曾经寻求过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最终还是没有结果,他们对自己失望,对别人失望,但是这是他们最不想看到的,他们开始自我消化,直到自我心理系统无法平衡。
各位家长,当你发现孩子情绪不稳定,内心痛苦时;当你发现孩子让你不舒服,内心焦虑痛苦时,你要注意了,你的孩子也许在用这种方式传递告诉你——他(她)需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