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成瘾行为

郭文俭医生 发布于2022-08-09 13:30 阅读量768

本文由郭文俭原创

青少年的心理社会问题( psychosocial problems in adolescence)指的是青少年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符合或违反社会准则与行为规范,或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或自身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害的问题。

青少年心理社会问题分为成瘾行为、内部失调和外部失调等方面

成瘾行为主要涉及吸烟成瘾、游戏成瘾和网络成瘾等;

内部失调主要是指向个体内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认知或情绪上的烦恼、压力,如抑郁、焦虑、青春期精神分裂、自杀倾向等;

外部失调主要是指向外部的问题,表现在行为方面,如反社会行为、青少年犯罪等。

成瘾行为有哪些?及具体表现:

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与社会的接触更广泛,也会更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成瘾的概念最早来源于临床医学中病人对药物的依赖现象,当前,在青少年群体中比较常见的成瘾现象主要有吸烟和饮酒成瘾、游戏成瘾以及网络成瘾等。

一、吸烟成瘾

吸烟行为在青少年中非常普遍。据统计,目前我国9~12岁小学生中约有10%-15%的人吸烟;12-15岁的初、高中生约有35%以上的人吸烟。16岁以上的高中生、大学生吸烟者则占到了被调查者的75%,青少年初次吸烟的年龄也有逐年降低的趋势。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上有较大的变化,容易对吸烟产生好奇心,这种独立意识和成人感的需要,使中学生容易沾上吸烟行为。

二、游戏成瘾

目前国际上将电子游戏分为单机电脑游戏、游戏机游戏以及电脑网络游戏。

电子游戏本身有其积极的一面,它能够训练人的手、眼、脑的配合能力,起到一定的开发大脑、提升智力的作用,有助于激发钻研、创造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可以增强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能力

但是,网络和电子游戏也是一把双刃剑。由于青少年的自制力比较差,社会技能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弱更容易沉溺于游戏中,而且由于电子游戏的设计情节、内容、画面等良莠不齐,容易给他们在心理、生理以及社会适应方面造成困扰和伤害。


尤其是其中的一些暴力场景,对青少年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青少年本身心理抵御能力就弱,而随着这三类游戏越来越真,他们对游戏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而网络游戏因具有娱乐性、互动性、开放性和虚拟现实性等特点,吸引了大量的青少年沉迷其中。

为了满足强烈的玩电子游戏的冲动而放弃重要的社会角色和其他有意义的社会活动。

停止电子游戏活动后则会出现生理和心理的不良反应,而沉迷于电子游戏的青少年更多地表现出较高的抑郁和焦虑,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交问题、行为问题以及家庭矛盾等。

三、网络成瘾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走进了千家万户,网络成瘾问题也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在我国,青少年在网络活动的人群中占据主要位置,而网络成瘾的发病年龄为15-40岁,青少年为高发人群。

网络成瘾(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又称为网络性心理障碍或网络依赖等。

网络成瘾的人主要表现为一种不自主的强迫性网络使用行为和在网络使用过程中不能有效控制时间,并且随着网上活动带来的满足感的强化,使用者出现难以自拔的现象。

它会占据成瘾者几乎所有的时间和注意力,使其自我控制能力和认知能力下降,出现严重的动机冲突和情绪困扰,如抑郁和焦虑,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参与集体活动的动力减弱。

青少年一旦产生成瘾行为,短时间内转变存在一定难度,作为家长应多与孩子沟通,引导其正确面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增强体育锻炼、尝试多元化事物,必要时也应寻求专业心理从业人员的帮助。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