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像得了“社交恐惧症”,怎么办?

郭文俭医生 发布于2022-08-05 15:49 阅读量863

本文由郭文俭原创


世界上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生性腼腆,不善社交

在生人面前总是处于心跳和紧张之中

他们害怕聚会,害怕人多

在和别人约会之前,总是先在脑海里面预演一遍

甚至只有回到家,才会感觉轻松自在

我们常常把这种症状称为“社交恐惧症”


所谓社交恐惧症,就是遇到人就选择躲避,有的人除了正常工作,压根就不进行社交。


最关键的原因是不懂得怎么与人沟通,害怕自己会感到尴尬,所以这就成了与人交往过程中最大的障碍。


为什么容易产生社交恐惧症呢?

01  缺乏锻炼

有人认为自己有社交恐惧是因为缺乏一些社交的技巧,不知道怎么和别人交流都是因为没有得到系统的锻炼。


的确,缺乏社交技巧会给别人造成不好的印象,以致引起别人不好的反应,导致尴尬的处境。


比如有的孩子,从小性格内向,而因为性格内向就不太愿意出去和别人过多的交往,导致以后再需要社交的时候就会产生恐惧心理


02  自我贬低

有的人在社交过程中的行为其实是恰当的,但他们却认为自己的表现不对,所以是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不恰当。在社交过程中,他们的自我贬低起着重要作用。

对自己要求过高,恨不能以自己超群的口才和举止得到所有人的称赞与喜欢,这就不可避免反复造成自我挫败,最终导致见人就紧张害怕。

03  家庭原因

从小性格受到压抑,或者是父母没有教会他们社交的技能,或者是家庭搬迁过于频繁。

04  错误的认知

在幼年时,社恐症患者几乎都有曾经和异性小伙伴间的性游戏,或者窥视过成年人的生殖器。

当时感到好奇,参与过,可又模糊觉得这样的是不好的行为。

这些小时候的经历因为没有得到过外界的疏导和评价,加上我们国家很多父母对于孩子讲“性”也似乎是避讳的一件事。

这样,这些孩子对性的态度就停留在12、13岁青春期刚开始的状态。

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成熟,持续保留着青春期少年的性羞怯心理,与成熟的生理和智力年龄不协调。

怎么做可以改善“社交恐惧症” ?

01  培养正念

什么是正念?简单地说,就是平等心,活在当下的心

02  专注当下,停止妄想

社交恐惧者总是会各种胡思乱想,事情还没发生,就已经提前预设了糟糕的结果。

而这些想法,将社交恐惧者困在了一个无形的牢笼了,不断地恶性循环。

走不出去,又待不下去,深受难以动弹的痛苦。所以,从现在起,停止这些妄想。

03  培养正思维

1.不再设想有关未来的担心,保持平等心,关注当下,未来的我自然就能处理好每一个当下。相信自己。

2.我正在成长,我不再需要总以他人对我怎么看来评价我自己,我也不再需要总想着事事做得完美来证明我自己。

人生的真理是爱自己,接纳自己就够了。

社交恐惧症并不是一种“疾病”,用正念内观的思想来说,恐惧症、焦虑症、抑郁症等神经症的治疗过程,就是我们自身性格的完善过程

所以,请正确看待自己的问题,把这种“治疗”看成是自己心灵的一次重塑。

加油,你一定可以走出来,重获新生!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