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真的打开心结就好了吗?

郭文俭医生 发布于2022-08-03 11:18 阅读量1010

本文由郭文俭原创

经常听到人说,抑郁,打开心结就好了。打开心结固然对抑郁症的疗愈是有帮助的,但心结的打开不代表心理模式的改变,如果心理模式不改变,我们的这颗心还是很容易打结,那么,抑郁症就很可能再次席卷而来,情况也是如此。从抑郁症治疗的观察和统计来看,很少有因某个心结的打开而得到完全的治愈。

普遍性的抑郁症来说,都是由长期的负面积累所造成的。我们要去除那些负面的积累,同时,我们更要改变这颗容易造成情绪、积累情绪的这颗心。

如果把心结比作一个点,那么抑郁症往往就是由无数个点而汇成的面。

在《战胜抑郁》书中讲到,看似某个事件或是某个心结造成了抑郁,但一般而言,都只是一个诱因,一个导火索而已,没有这个甲,就会有那个乙。就像“积涨的洪水总是会从河堤的薄弱处撕开口子”一样。

另一方面,姑且说某个具有影响性的事件,令一个人陷入抑郁,但如果已经是发展为抑郁症,那就已经是一个持续的积累过程了,那么,治疗就已经不在是单纯处理这个“事件”本身了,由这个事件所造成的情绪就像一束火焰,一束火变成一团火,一团火变成一场大火,不断的燃烧,我们可以灭掉起初的那个燃烧点,但它可能就只是其中的一个燃烧点了。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呢?

除了灭火,我们也应该处理掉那些可燃物,没有了燃烧物,就不会有燃烧。改变我们这颗心,就是在去除那些可燃物,让这颗心变得纯净,不再粘火就着。

对于抑郁症,既不必太过恐惧,也不能掉以轻心,尽早就诊,坚持服药,有好的依从性就可以获得好的疗效。

但我们生活中,因为不了解抑郁症,常常会陷入一些认知误区。

1

“不开心”就是“抑郁了”

真正的抑郁症,“心情低落”要至少持续两周,影响其日常工作、生活,而且不仅仅表现为情绪不好,还有焦虑不安,兴趣缺乏和乐趣丧失,“做什么都觉得没意思”。

此外有些人还出现胸闷、胃肠道不适等躯体焦虑的症状。因此,不能将暂时的心情不好简单地归结为抑郁。

2

抑郁症靠心理疏导就能好

有些患者的家人认为,抑郁症是心理问题,做做思想工作,情绪疏导就能好,不需要到医院治疗。实际上,抑郁症是一种疾病,尤其是发展到了中度和重度,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

遗憾的是,由于患者不重视或者存有“病耻感”,抑郁症的就诊率不到4%,也就是说,还有96%的患者没有意识到,或者不愿意到医院进行检查。

在抑郁症患者中,只有不到10%接受了治疗。“即便是在医院确诊患有抑郁症,有些因为经济原因,有些担心药物副作用,有些认为自己能够调节好,仍有部分患者不接受正规治疗。”

3

服用药物会产生依赖性和副作用

有些患者认为服药会产生依赖性,服用上就停不下来,或者带来副作用,因而排斥服药。

事实上,抗抑郁药物本身是不会给患者带来依赖性的。但有些合并治疗患者焦虑和失眠的处方药物,例如安定类药品,可能在长期、规律服用情况下会存在一定依赖性,但这类药品往往只是需要患者短期服用,因为不必过度担心。

还有些患者在服用抗抑郁药物时,会出现胃肠道反应,这种情况一般是暂时的,遇到时不用担心,坚持服药一周左右就会消失。

4

症状缓解了就可能减药停药

之所以强调按时服药,是因为抑郁症有容易复发的特点,患者经过抗抑郁治疗,仍有35%的复发几率,如果三次发作、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今后复发的概率几乎是100%。

“抗抑郁药物起效慢,最快也要两周,所以不要吃完药觉得不能立刻看到效果,就认为没有作用,并且,大部分复发的患者是因为过早停药而复发的,在治疗过程中要听从医嘱,坚持服药,这样才能获得稳定的疗效。”

面对误区,我们要提高自身觉察,尽量不要轻易给自己贴上“抑郁症”的标签,但如果实在难受且持续两周时间还不能缓解,务必寻求医院或者专业心理机构的帮助。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