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四季中, 夏天的紫外线强烈,总有人为了防晒竭尽全力“武装”自己,遮阳伞、遮阳帽、穿防晒衣、抹防晒霜……其实,不少人忽略了一个更易受到紫外线伤害的部位——眼睛。戴一副太阳镜,是夏季护眼的最佳方式之一,眼睛如果没有做好防晒工作,可引起角膜炎、翼状胬肉、白内障、视网膜黄斑变性等眼部疾病。
一、紫外线可能“晒”出以下几种眼病:
角膜位于眼睛的最外层,对紫外线敏感。角膜组织过滤掉大部分紫外线,从而保护眼睛内的组织。长时间的紫外线照射,会引起角膜病变,如电光性眼炎,一般在照射后3-12小时发作,患者有明显的异物感、刺痛、畏光、流泪及眼睑痉挛,睁眼困难,严重者会引起角膜混浊从而导致视力下降。
翼状胬肉是一种向角膜表面生长的与结膜相连的纤维血管组织,常发生于眼睛的鼻侧。翼状胬肉的存在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引起角膜散光导致视力下降,如果胬肉遮盖了瞳孔区,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很多人误以为这是白内障。有研究表明,长时间的紫外线照射是导致翼状胬肉发生的主要原因,在高原地区、务农、捕鱼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
紫外线照射是白内障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皮质性白内障与UVB(波长280~320纳米的紫外线,中波)密切相关。紫外线会引起晶体蛋白氧化还原反应,还原物质减少(如谷甘肽)以及酶的活性降低,出现晶体混浊。
据我国调查研究发现,日照强的地区不仅白内障患者多,发病年龄也早,如西藏高原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内地,南方也高于其他地区。白内障之所以在热带和高原地区发病率高,是因为晶状体几乎可以吸收全部波长在295~400纳米的紫外线。
紫外线对眼底的损伤主要是引起黄斑变性,这是60岁以上老年患者视力不可逆损害的首要原因。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由于黄斑处出现密集的玻璃膜疣沉积,继而出现黄斑出血、渗出和水肿,直接影响视力,严重者致使视力丧失。
有研究发现,在夏天长时间晒太阳,会增加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风险。每天晒太阳超过5小时的人,发生黄斑变性的几率是日晒不超过2小时者的两倍。
不能长时间戴太阳镜,每戴一两个小时建议摘下休息一下,轻轻按摩眼周,否则会引起虹膜根部堆积,造成眼压增高。
过马路或到背阴处,要及时取下太阳镜,因为从亮处到较暗处,或到人车集中处,眼睛有个适应过程,容易导致眼花看不清,此时应及时取下太阳镜,比较安全。
2.最好定期更换
太阳镜也有保质期,这与佩戴时间、镜片材质、佩戴习惯、地域日照等都有关系。一般来说,太阳镜的最佳使用期限大致为两年,超过后最好换副新的。因为时间久了后,镜片和镜架关节部位磨损老化,镜片防紫外线能力降低。
三、一副好太阳镜的“挑选指南”
选择墨镜时,以周围环境颜色不失真、物体边缘清晰、能有效识别不同颜色的信号灯为原则。从眼部健康考虑最好选择偏光太阳镜,推荐中等深度的灰色、茶色镜片。由于蓝色光伤眼,因此不要选择蓝色镜片。太阳镜颜色太深或太浅都不合适。颜色太浅滤光作用差,颜色太深会引起瞳孔扩大,进入眼内光线过多,损伤视网膜。
1.偏光镜: 司机、钓鱼爱好者建议选择偏光镜,能消除眩光,使物体看起来更清晰。
需要提醒的是,开车时太阳镜颜色不宜过深,否则会延迟视觉信号送达大脑,造成速度感失真,使驾驶员做出错误判断,建议最好戴棕色太阳镜。
此外,还应关注以下几点
1.戴上太阳镜后出现头晕、恶心、晃眼等症状时,应立即摘下;
2.一些廉价太阳镜不仅无法滤掉紫外线,反而会由于遮挡可见光,使紫外线照射更加显著。选购太阳镜要去正规商家或在医生指导下佩戴;
3.太阳镜属于平光镜,最多只允许带有正负8度的屈光度,超过这个误差范围一股不合格。近视人群一定要去正规配镜机构购买太阳眼镜或变色片;
4.从户外进到室内应摘掉太阳镜;
5.不要选择大框架太阳镜,它会增大眼球调节功能的负担,损害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