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被智齿支配的疼痛与尴尬!

杨志平医生 发布于2025-03-14 17:00 阅读量209

本文由杨志平原创

有人说

智齿是造物主

留给人类的最后一道“成长考验”

——当你以为青春期已结束

人生即将步入正轨时

它却冷不丁地从牙龈深处冒出来

带着疼痛、肿胀和无数社死瞬间

提醒你:成年人的崩溃,往往只需一颗牙


智齿的“叛逆期”: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智齿(第三磨牙),本是人类远古祖先的“生存利器”。他们需要咀嚼坚硬粗糙的植物根茎和生肉,宽大的颌骨能轻松容纳四颗智齿。但随着人类饮食精细化,颌骨逐渐退化变窄,智齿成了“无处安放的钉子户”——约35%的人天生缺失1-4颗智齿,而剩余的人中,80%以上会遭遇智齿阻生(歪着长、横着长、倒着长……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长不出)。

疼痛的真相:

发炎警告:智齿位置靠后,清洁困难,食物残渣堆积易引发冠周炎,轻则牙龈肿痛,重则张口困难、发烧头痛。

邻牙危机:横向阻生的智齿会顶坏邻牙,甚至导致整排牙齿移位,堪称“口腔拆迁队”。

囊肿风险:长期埋藏的智齿可能形成含牙囊肿,侵蚀颌骨(这种剧情通常需要“手术+刮骨”套餐)。


智齿的“社死现场”:疼就算了,尴尬才是暴击

智齿的杀伤力远不止生理疼痛,它总能在你最需要体面时,送上“尴尬暴击”:

场景1:约会前夜,智齿发炎了

你对着镜子精心打扮,却因半边脸肿成“包子”被迫取消约会,还要解释:“真的不是被人打了……”

场景2:重要会议,开口即“社死”

智齿发炎引发的口臭,让你在发言时默默祈祷:“拜托空调风再大一点!”

场景3:拔牙后,被迫当“哑剧演员”

术后脸肿如仓鼠,只能靠比划手势交流,朋友笑问:“你是在cos《功夫》里的包租婆吗?”


智齿的“终极拷问”:不疼不拔行不行?

许多人抱着侥幸心理:“只要不疼,就当它不存在!”然而,牙医的忠告是:智齿如渣男,留着必是祸。

必须拔的“危险分子”:

✅ 反复发炎、阻生、顶坏邻牙的智齿;

✅ 正畸前需预留空间的“潜在炸弹”;

✅ 无对咬牙(上/下无对应智齿)导致过度生长的“独角戏演员”。

可暂时留存的“佛系智齿”:

⭕️ 完全萌出、位置端正、能正常清洁;

⭕️ 与邻牙和平共处,无发炎史。

(但需定期拍片复查,警惕它暗中搞事!)


与智齿和解,是一场成年人的必修课

智齿像极了生活里的某些烦恼——你无视它,它就在暗处发酵;你直面它,反而能绝处逢生。下次再听到朋友抱怨“牙疼”,请拍拍TA的肩膀:“恭喜,你离成熟又近了一步。”

毕竟,那些年被智齿支配的疼痛与尴尬,终将成为酒局上笑着讲出的“光辉岁月”。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