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拇外翻的困扰,让你“足”够完美,看这篇就够了!

雷光华医生 发布于2024-10-10 15:51 阅读量198

本文由雷光华原创

在门诊,经常看到有年轻女性因感觉自己的脚不好看来就诊,检查可见脚的大拇趾紧紧贴着第二脚趾,拇趾的根部内侧还有一个高高的圆形突起,长时间行走时还能感觉到脚趾处出现疼痛。也有很多中老年妇女因脚行走疼痛而就诊,可以看到她们脚的大拇趾向外倾斜,有的甚至可以歪到第二脚趾的下方,拇趾内侧的关节出现突起,还会在内侧关节处和前脚掌看到一层厚厚的茧。这就是拇外翻畸形。

拇外翻,俗称大脚骨,是引起足部不适的常见疾病之一。18~65岁成年人中发病率约为23%,成年女性发病率高达30%。拇外翻是指拇趾在第1跖趾关节处向外侧过度偏斜移位(超过 15°),一般呈对称性发生。

拇外翻的病因

1、遗传因素

约有一半的拇外翻患者在 20 岁以前即出现畸形,而出生至 20 岁正是人体骨骼生长、发育至成熟的时期。先天遗传因素对拇外翻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2、鞋袜因素

穿鞋因素并不是引起拇外翻的唯一因素,可能只是加重了某些结构不良足的病理变化。

3、骨性结构异常

第 1 跖骨内翻:一些学者支持跖内翻为原发,拇外翻为继发。

第 1 跖楔关节:拇外翻可能与第 1 跖楔关节活动度过大有关。

4、其他因素

包括肌力失衡、炎症性及神经肌肉性因素、创伤性因素、韧带松弛、激素水平等。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拇外翻?

正常人足的第一足趾轴线,与足的第一跖骨轴线,两者之间的夹角在0~15度之间。如果超过15度,就是拇外翻了。

具体表现为:

大拇趾关节内侧突起,表面红肿,按压有疼痛感,穿鞋挤压后明显。

大拇趾外翻,不断挤压第二趾。

前脚掌出现老茧(胼胝),行走疼痛。

根据具体病情进展,拇外翻分为4个阶段

可逆阶段

大拇趾外翻10度左右,仅影响美观,不直接影响行走。患者平时没有疼痛感,但由于脚掌有轻微脚茧,穿高跟鞋会引起疼痛。

挛缩阶段

大拇趾外翻10~20度,第一、第二脚趾发生明显挤压,脚掌明显变宽,长时间行走易引起大拇趾关节和脚掌疼痛。

严重阶段

大拇趾外翻20~40度,脚趾重叠,双脚受力难平衡,严重影响站立和行走。

畸形阶段

大拇趾外翻40度以上,拇趾严重重叠,脚趾不受力,足弓塌陷,难以行走,脚掌直接承受脚趾部分压力。引起患者膝关节炎症、腰酸背疼等问题。

目前拇外翻的治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非手术治疗

对仅有畸形没有症状或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采取非手术保守治疗, 如冰敷、热敷、CPI矫正训练、肌内效贴扎等方式。

CPI矫正训练

拇外翻的肌内效贴扎方式

穿着较宽松的或露趾的鞋子可减少对内侧突起的摩擦,以及通过降低对前足的挤压来延缓拇趾偏斜程度和其余足趾畸形的进一步加重。在鞋内放置软垫可以减轻足底疼痛区域的压力。应用HV垫、夜用夹板及足趾间垫可暂时缓解疼痛, 延缓畸形进展。

2、手术治疗

如果保守治疗不能缓解HV畸形的症状,可采取手术疗法矫正HV。可分为软组织手术(手术中不行跖骨或趾骨截骨的手术称之为软组织性手术)和骨性手术(趾骨截骨术、跖骨截骨术、关节成型术、关节融合术等)

大多数患者手术后,脚的外观能够恢复正常,尤其是单纯的拇外翻,90%以上的患者手术后疼痛症状消退,穿鞋不受影响,能够长距离走路,正常生活。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