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状肌:对不起,我不是腰突

孟庆森医生 发布于2021-06-24 15:51 阅读量6173

本文由孟庆森原创


       小伙伴们,你们是否会看到身边有那么一个人腰腿疼痛后被诊断为“腰突”,可是他的腰似乎又不痛,那么,他们真的是“腰突”了吗?

病例:

患者:戴某某,男,71岁

主诉:右下肢麻痛半月余。

现病史:患者半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麻痛,经外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建议手术治疗,为求保守治疗,遂来就诊。现症:右下肢麻木疼痛,无特殊加重体位,眠可,纳可,二便调。

体格检查:腰部局部压痛(±),腰椎各棘突叩击痛(-),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梨状肌牵拉试验(+),肌力正常,生理反射存。

辅助检查:自带外院MR,示腰4\5椎间盘突出。

诊断:梨状肌综合征。

处置治疗:重点松解右侧髂腰肌、梨状肌。

讨论: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即腰椎间盘突出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它的本质是退行性病变。那么什么是退行性病变呢?即自然的磨损、老化和长期的机械压迫所致,这来源于我们那并不适合直立行走的脊柱,不过那就是后话了。而腰椎间盘突出症才能被称为病,而近92%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其周围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损伤后的结构失衡所导致的。也正因如此,临床上经常出现对其的误诊,梨状肌综合征就是其中之一。

       梨状肌位于臀中部较深位置,起于S1~S4骶前孔之间骶骨前面,止于股骨大转子。肌肉从坐骨大孔穿出骨盆至股骨大转子,并几乎填满该孔。而坐骨神经刚好自坐骨大孔穿出向下延伸。当梨状肌受到损伤时会使得患侧大腿外旋,并在水肿时会造成坐骨神经的卡压,出现坐骨神经的慢性损伤,由此引发的一些列症状被统称为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两者在发病时都会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直腿抬高试验均为阳性,故而临床上很容易被误诊。那么,如何区别两者呢?

1.梨状肌牵拉试验,即握住患侧下肢,牵拉至最大后向对侧移动,阳性即为梨状肌综合征;

2.叩击腰椎棘突,观察下肢是否有放射痛,或下肢疼痛是否加重,阳性即可排除梨状肌综合征。

       说了这么多,细心的小伙伴可能会问了:这个患者不是梨状肌综合征吗?为什么还要松解髂腰肌?淘气!又忘了吧?之前不是说过梨状肌损伤后紧张会导致大腿外旋吗?!(手动狗头)那么在治疗梨状肌时,就要从“辨构论治”的角度出发,松解并强化其拮抗肌,没错!说的就是你——髂腰肌!髂腰肌,顾名思义,即髂肌腰大肌的统称,与梨状肌共同使大腿旋外,但两条肌肉都止于股骨小转子,股骨小转子在股骨大转子的内下方,两者一个外上,一个内下,互为拮抗,在大腿做外旋动作时保持稳定。故而松解髂腰肌即可减轻大腿外旋趋势,从而减轻梨状肌的压力。

       哎呀,一不小心就说多了呢,今天的科普就到此为止了呢~最后祝各位看官少坐多走勤运动,笑口常开腿不疼!啊呀!凌晨一点半了,不说了!赶紧睡觉去!拜拜~

作者:孟庆森 齐伟 张成 翁俊利 周钰健 刘剑宏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