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经常在诊室会听到这样的问答:
患者:医生,我这里不舒服,你帮我正个骨吧。
医生:???(满脸疑惑)
医生:不是所有的病都要正骨的!
患者:不是呀医生,我朋友说他哪里不舒服正个骨就好了。
医生:每个人的病是不一样的,没有两个人的疾病是完全相同的,病不同则治不一。
下面我们来看一则案例分享:
时间:2021年1月5日
地点: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骨伤科门诊705室
患者:吴某某,女,23岁,教师。
主诉:反复颈部不适伴头晕、头昏沉5年。
现病史:5年前智齿发炎后出现颈部不适伴头晕、头昏沉,劳累后加重,休息未见明显缓解,曾在全国多处医院就诊,正骨等法治疗后可缓解2-3天,而后复发,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
现症:颈部不适,头晕头昏,视物不清,记忆力减退;偶有偏头痛、咽喉异物感;无恶心欲呕,无胸闷心悸,无上肢麻木及放射痛,无脚踏棉花感,睡眠欠佳。
体格检查:颈部肌肉紧张,枕下肌群为甚,左侧头后大直肌、头下斜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压痛(+),颈椎活动无明显受限,压顶试验(-),椎间孔挤压、分离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霍夫曼征(-),上肢肌力、血运及皮肤感觉正常 。
辅助检查:自带颈椎DR:颈椎退行性变,颈椎轻度失稳,寰齿间隙不等宽,寰枢外侧关节不对称,枢椎棘突偏左。
诊断:1.寰枢关节紊乱综合征
2.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
3.枕下肌损伤
治疗:手法松解枕下肌(左侧为主),斜方肌、胸锁乳突肌。
结果:颈部不适消失,头晕、头昏明显减轻,视物清晰,偏头痛及咽部异物感未现。
讨论:
患者职业为教师,平素工作劳累,颈部易于损伤,反复头晕、头昏沉5年余,在福建、广州等多处医疗机构就诊,先后尝试多次正骨等治疗,治疗后症状可缓解2-3天,而后复发,症状同治疗前无明显区别,为进一步治疗,来我科就诊。
来诊时颈部不适,头晕头昏,视物不清,记忆力减退;偶有偏头痛、咽喉异物感,睡眠欠佳。上述症状首诊可以考虑是否与血压异常或颈椎相关,嘱患者测量血压显示正常,故先排除血压因素引起的头晕头昏;又因颈部不适时患者症状明显,考虑与颈椎相关,但无恶心欲呕、无上肢麻木及放射痛,无脚踏棉花感等相应症状,故排除交感神经型、神经根型、脊髓型颈椎病;头晕头昏,记忆力减退,时有头痛,常见于寰枢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因寰枢关节紊乱,牵张或挤压刺激椎动脉致脑供血不足,故头晕头昏,记忆力减退;寰枢椎位置异常,枕下肌群张力失衡导致头后大直肌、头下斜肌紧张挛缩,卡压枕大神经,引起头痛。
颈部肌肉紧张,枕下肌群为甚,左侧头后大直肌、头下斜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压痛(+),颈椎活动无明显受限。自带X线片阅片见寰齿间隙不等宽,寰枢外侧关节不对称,枢椎棘突偏左,均证实寰枢关节紊乱。
既然已经可以判断是寰枢关节紊乱引起的症状,那么是否予以正骨即可缓解症状呢?实则不然!我们仔细看看,患者于多处行手法治疗,均予以正骨,症状可缓解,但几天内必然复发,这是为什么?这说明正骨有效,但并不一定是这个案例中症结所在。在查体中我们发现,患者颈椎各向活动是无明显受限的,证明关节不处于锁定状态,但是影像又显示寰枢关节处于错位状态,那么是什么影响了寰枢关节的位置使其错位呢?答案是寰枢关节周围附着的肌肉。所以即使我们可以将错位的关节通过正骨纠正回来,但是如果不将周围附着的肌肉彻底松解,那么短缩的肌肉依然会将恢复正常解剖结构的骨骼牵拉回错位的位置,进而诱发之前的症状,这便是所谓的“筋主骨从”;我们常说“筋出槽、骨错缝”,这二者一般是相互伴随的,时而筋出槽在前,时而骨错缝在前,因为“筋出槽”导致的“骨错缝”和因为“骨错缝”继而导致的“筋出槽”,它们的产生机理不同导致各自的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所以临床上我们需要详细分析疾病产生的机理,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治疗上主要以手法松解枕下肌(左侧为主),尤以附着在枢椎棘突上的头后大直肌为主要治疗靶点,同时不能忽视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在枕部的附着点;松解后肌肉对骨骼的牵拉减少,骨骼也会慢慢自行恢复到正确解剖位置。
手法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证明思路是合理的,希望此案例能与各位一起交流探讨,学习成长!
相关解剖:
头后大直肌:起点:枢椎(C2)的棘突
止点:枕骨下项线的外侧部
头后小直肌:起点:寰椎(C1)后弓结节
止点:枕骨下项线的内侧部
头上斜肌:起点:寰椎(C1)横突上面
止点:枕骨上下项线之间
头下斜肌:起点:枢椎(C2)棘突尖
止点:寰椎(C1)横突的下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