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的前奏——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周钰健医生 发布于2020-07-01 21:58 阅读量6364

本文由周钰健原创

    随着社会的迁移,普罗大众的工作方式、生活习惯、甚至运动模式都发生了改变,这使得疾病的转归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举个例子,在诊室中听到这样的对话:

    患者:大夫,我肩膀疼的厉害。

    大夫:做什么动作疼?

    患者:怎么做都会疼。

    大夫:那有可能是肩周炎。

    患者:大夫,我才30,年纪轻轻怎么就得肩周炎了?

    大夫:咳咳,通过症状和体格检查,你是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image.png

    当然,上面的对话是个玩笑,但是疾病普遍出现年轻化趋势也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先来看下“肩周炎”的定义。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冻结肩、五十肩。是以肩关节疼痛和多动不利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以肩部逐渐长缩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受限且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周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特异性炎症,有自愈倾向,好发于50岁左右女性。广义上来说,大部分肩部疼痛都可以划分到肩周炎的范畴,但是随着运动医学的发展,在肩周炎这个广义的范畴下逐渐细化出许多分支,如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肩峰下滑囊炎、肩袖损伤、肩关节盂唇损伤等。

image.png

什么是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呢?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肩关节外展活动时,肩峰下间隙内结构在由肩峰底面、锁骨外端、肩锁韧带和喙肩韧带所构成的骨纤维弓与肱骨头之间发生摩擦、撞击,导致肩峰下组织炎症、退变、甚至肩袖撕裂,引起肩痛、力弱、外展功能受限的一组症状。

image.png

哪些人容易出现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肩部运动较多的运动员(如羽毛球)和健身爱好者(哑铃)

★肩部劳务工作者(环卫工人)

★中老年患者(肩部骨赘形成)

★肩部外伤史

★肩峰形态异常

image.png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症状有哪些?


•疼痛:肩部疼痛是最主要的症状。疼痛常位于肩峰前外侧,在肩部运动时出现,尤其是浅屈、外展等动作,休息时无疼痛。夜间痛是典型表现,患者通常不能患侧卧位。

•压痛:常见部位是肩部前方,如结节间沟和大结节前部。

•关节活动范围受限:一些患者因长时间的肩部疼痛,易出现继发性的肩周炎,表现为肩关节主动运动范围减少,但多数被动活动是正常的,这可以与肩周炎相鉴别。

•肌力下降:因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引起的肩袖撕裂会出现损伤肌肉支配方向活动的力量下降。

•肩关节摩擦感:肩峰下滑囊炎导致的增生及粘连,被动活动肩关节可出现关节活动摩擦感。

image.png

那么出现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怎么办呢?

首先,在家中可以先尝试休息、肩关节制动、局部热敷。

 

如果上述尝试效果欠佳就需要到医院进行专业诊治了,医生常用治疗方法有:

理筋正骨、针灸、针刀、内服中药配合功能锻炼等。

 

如何预防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呢?

除解剖异常外,我们可以按照以下养护我们的肩关节:

•注意肩部保暖

•防止过度劳累,如有肩部不适应该及时休息。

•适当功能锻炼,包括肩关节周围肌肉的牵拉训练,以及肩袖肌群、三角肌、肩胛带肌的相互协调训练。

•中老年可适量补充营养,避免骨赘形成。

作者:周钰健 齐伟 张成 孟庆森 刘剑宏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