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更替,警惕精神障碍复发

周伯荣医生 发布于2023-03-07 14:58 阅读量772

本文由周伯荣原创


春天是心理疾病的高发季。据统计,每年3-5月份精神疾病复发率占全年的70%以上。

尤其是患有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的患者,更容易受季节的影响。

我们在家里能做些什么,来预防复发呢?

遵医嘱服药

按时、按量服药,未经医生评估,不要自行减量或停药。

即使症状完全消失,精神科药物治疗也需要足够长的巩固期和维持期,不规律服药和过早减药停药是精神疾病复发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中断药物治疗者的复发风险远高于持续药物治疗者。

精神疾病复发后再次治疗,通常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症状缓解,巩固、维持治疗时间也会延长,并有可能治疗效果不如之前。

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有很多,看看您有遇到以下几种令人苦恼的情况吗?


● 患者病情波动或自知力受损,无法主动遵医嘱服药;

● 部分患者年龄较小,不能自行管理药物;

● 部分老年患者因躯体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等原因,无法按时按量服药,甚至可能无意识地误服不当剂量的药物或在不当时间服药;

● 病耻感;

● 畏惧药物的不良反应。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

家庭支持在患者的疾病康复过程中非常重要,若观察到患者无法自行遵医嘱服药,就需要家人协助患者,共同完成治疗任务。

▲ 可以由家人代为保管药物,定时看护患者服药,并防止患者藏药;

▲ 帮助患者利用药盒分装药物,确保正确的服药种类和剂量;上闹铃提醒患者按时服药,避免因忘记而漏服;

▲ 给予患者关怀和支持,协助其正确认识疾病和服药的重要性;

▲ 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向医生诉说难以坚持服药的原因。医患双方共同探讨,选择适合患者的最优用药方案和应对不良反应的解决方案。

定期复诊,不适随诊

定期复诊有助于医患双方交流疗效与药物不良反应等各种问题,便于医生掌握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给予相应的药物调整。具体复诊周期,可与医生协商。

患者或家属在治疗过程中遇到问题与困难,应尽快就诊,寻求专业帮助,如有必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更多的病情波动。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规律的作息、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足够的营养摄入。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保持规律的运动。

但必须明确,运动并不能代替药物,依然要坚持服药。


另外,可适当参加社区康复活动,寻求同伴支持。

症状监测

如果您意识到患者(或自己)又出现以下症状,就要警惕疾病是否复发:

◆ 情绪改变,如持续低落、高涨、易激惹、焦虑等;

◆ 睡眠改变,如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过少或过多等;

◆ 意志行为改变,如生活懒散,无法完成之前的日常活动或活动增多、冲动;

◆ 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如幻听、幻视、妄想等。

如果对复发有所担心或察觉复发征象,请尽快就诊。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