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好转后是什么感受?好转后又要注意什么?
周伯荣医生
发布于2022-10-31 16:16
阅读量1456
本文由周伯荣原创
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是治疗抑郁症的常见方法。在这些“治疗利器”的助力下,我们只要积极接受并配合治疗,大约85%的抑郁症都会出现好转。好转前:总是莫名悲伤焦虑、闷闷不乐,即使做自己之前喜欢的事情也体验不到任何快乐。好转后:能够认识到自己情绪的不合理并做出调整,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情绪上的改变是抑郁症好转最关键和显著的特征。好转前:入睡困难,睡着了也很容易醒,没胃口,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头晕、背痛等症状;好转后:想吃点自己喜欢的食物,睡眠时间变长,睡眠深度由浅变深。好转前:大脑像生锈了一样,反应总是慢半拍;注意力很难集中,工作和学习效率下降。好转后:思维逻辑变得清晰,记忆力增强,处理起事情更加得心应手。好转前:喜欢独坐一旁,不与人沟通,或者是整天与床为伍。好转后:开始关注周围的人和事,朋友约你出去吃饭、看电影,你也有兴趣参加了。好转前:不修边幅,蓬头垢面,总觉得活着没意思,甚至会有自杀的冲动。好转后:不再悲观厌世,能感受到暖暖的阳光,能看到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有数据显示,有20%~35%的抑郁症患者会有残留症状和社会功能或职业能力的损害。一类是抑郁症状本身没有完全缓解,例如抑郁心境、兴趣、动力、欲望、内疚感、自杀意念等没有缓解;另一类是非抑郁情绪症状,如睡眠障碍、躯体症状、心理焦虑、疲劳、认知损害、易激惹等。这些残留症状是促成抗抑郁药治疗后复发的、危险的导火索。富含ω-3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三文鱼、金枪鱼、沙丁鱼、枪鱼、鲭鱼、鲱鱼、胡红点蛙鱼、白鱼等,它们可以减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下降,改变血液在大脑中的流向。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菠菜、甘蓝、花椰菜、谷类食物、豆类食物等,它们含有的维生素B,特别是维生素B3、 维生素B6 、维生素B12以及叶酸,会直接或间接参与5-羟色胺或其他神经递质的合成。富含氨基酸的食物:如奶制品、香菇、海蟹、葵花子、黑芝麻、黄豆、南瓜子、鸡蛋、鱼肉等食物,它们能帮我们改善抑郁情绪和症状。抑郁症患者常常兴趣匮乏、遇事退缩、社交活动减少、封闭自己。改变这种恶性循环的前提必须强迫自己走出去,多接触朋友,参加社会活动或出去旅游。只要坚持一段时间,负面情绪就会被外部环境慢慢消融,重拾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