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早的上床,却翻来覆去……
想好好睡一觉,却睁眼到天亮……
「眼睛瞪得像铜铃,翻来覆去到天明」,承受这种痛苦的人……其实还挺多的。
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睡眠研究会对6万名中国人的睡眠质量进行了调查:76% 的人表示他们存在入睡困难的问题,还有 13% 的人说自己因为缺乏睡眠而处于“痛苦状态”。另外, 91% 的受访者说,他们“在睡完觉后仍然感到疲惫”,以及“因为睡不好觉而无法按时醒来”。超过 60% 的受访者会牺牲睡眠,花更多的时间来工作。那么到底怎么样才算失眠呢?关于“失眠”,你应该了解这5个真相:
有的人会把 8 小时当作一个标准睡眠时长,来衡量自己有没有「睡够」,其实大可不必。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睡眠时间的需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刚出生的宝宝,每天大约需要 17 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大一点的孩子,大概需要 9~10 小时;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来说,需要 8 小时左右;至于老年人,可能只需要 6小时。

图片来源:网络
2.睡不着就是失眠了?
很多人爱在睡前玩手机,刷朋友圈。刷着刷着,就刷到了深更半夜。这个时候,总会有人顺手更新一条状态,写道:哎,又失眠了……你让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身体压根没有做好入睡的准备,怎么可能会睡着呢。还有的人,没有做到一沾枕头就睡着,就以为自己失眠了,也是不正确的。对于失眠的错误判断,还会让自己越来越焦虑,反而更难入睡。无论如何,只要你调整到平静的状态,在半小时内能够睡着,一般来说就是正常的。其实早在2012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就制定了《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详细列举了失眠的诊断标准。(2)睡眠质量睡眠质量下降,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⑧紧张、头痛、头晕,或与睡眠缺失有关的其他躯体症状;在我们的认知中,通常会把失眠和「睡不着」联系起来,而忽略了失眠还有其他表现。第一类:入睡困难。表现在渴望入睡,但超过 30 分钟仍然无法入睡;第二类:睡眠维持困难。表现在睡着后容易醒来,而且清醒的时间较长;第三类:早醒。指比预期提早醒来,睡眠时间明显比平时少;第四类:睡眠质量差。表现在醒来后不能恢复精力,感觉疲惫。因此,一个人即便可以顺利地入睡,也有可能会是一个失眠人士。

图片来源:freepic
表面上看,喝点小酒或许能让人更快入睡,但这并不能在根本上改善睡眠质量。随着酒精的代谢,它会逐渐对睡眠产生破坏,使人容易在中途醒来。药店里的安眠药,一般是非处方药,不需要医生开药方就能买到。很多非处方安眠药都含有抗组胺成分,会引起口干、眼干、第二天昏昏欲睡等副作用,不宜擅自服用。而且,安眠药分为不同种类。针对不同的失眠类型、不同的人群,适合的安眠药是不一样的。

图片来源:freepic
睡眠障碍是一种精神疾病,很多精神、心理疾病也会伴随着睡眠障碍的症状,例如抑郁症,焦虑症等等。如果发现自己有睡眠障碍可以去精神科、神经内科或者心理睡眠科等科室挂号就诊。目前关于睡眠障碍治疗,要针对不同的症状来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平时应如何监测病情?
症状监测:监测入睡时间、睡眠质量,如果治疗后这些症状未得到改善,要及时复诊。
平常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避免在睡前吃很多东西,少喝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奶茶、巧克力等。
失眠症患者的饮食以清淡可口,加强营养为主,合理营养物质分配,合理餐次分配,增加蛋白质食物摄入,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戒烟、忌酒。
宜多食高纤维食物,多吃新鲜瓜果、蔬菜,不仅有利于健康,还可补充多种维生素。
宜多食有助于睡眠的食物,如百合、莲子、大枣、藕粉、桑葚,这些食物具有宁心安神的效果,睡前可以喝一杯热牛奶有助于入睡。
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制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睡眠环境要安静,应注意调整和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
关注心理健康:应多陪伴患者,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解除焦虑、放松身心。
适当运动:白天适度增加患者的运动量,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而且白天的活动多,晚上也容易睡得深,提高睡眠质量。但避免睡前2~3小时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