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眼区眼袋的介绍

张小川医生 发布于2021-01-28 14:13 阅读量6574

本文由张小川原创

眼袋是指下睑部组织臃肿,呈袋状。

2007年,我们通过对苏州地区一例27岁男性‘厚皮厚骨膜综合征’患者的手术治疗,发现即使没有眶隔内脂肪的疝出,也会形成下睑袋状外观改变。

眼区眼袋综合征:是指由先天性(遗传)、后天性(衰老)、突变性(基因)等因素,引起下睑眼区皮肤、眶隔脂肪、眶隔筋膜、眼轮匝肌、眼眶骨骼等组织发生退行性变,而表现出来的眼袋、深(动力性)浅(静止性)皱纹、眼轮匝肌松弛下垂、眶睑沟、颧弓韧带沟、眶腔扩大、苹果肌塌陷、鼻唇沟加深等一系列综合症状。只有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系列的症状,才能达到对整个区域的良好改善,满足人们对下睑眼区美的需求。

通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发现,在中国乃至日、韩这三个整形强国,传统的眼袋手术术式都是向西方学习而来,其外科思维方向是切除。切除从理论上认为多余的眶隔内脂肪和下睑皮肤。我认为,以切除为外科思维方向 的传统眼袋术式,并不能达到良好改善眼区眼袋综合征的目的,相反却是造成眼袋手术后并发症多、满意度低的主要原因。

相关统计显示眼袋手术满意度低于5%,远远不及鼻、胸部手术的满意度,术后纠纷率却排在第一位。针对这种现状,许多医生也在积极的探索改善的方法。眶隔释放技术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技术并不完全成熟,也受到局部思维的限制,术后效果始终不尽人意,是个半成品。也有一些医生开展了眼袋+面中部提升术式,效果值得商榷。

鉴于这种现状,我们从2007年开始,始终致力于改变以切除为外科思维方向的眼袋术式,零容忍术后轻度外翻视为正常的态度。到2009年,一种全新的以重建为外科思维方向的眼袋术式——眼区眼袋手术诞生。

眼区眼袋手术: 是一种以外科重建为指导思维,通过维持下睑支持性结构的平衡状态,全面改善眼区眼袋综合征诸多症状,并将并发症减少到低限度的手术方式。

2009年底—2011年初,我在海外工作期间,开始了眼区眼袋手术的大量临床应用。眼袋手术案例数160例,其中传统方法眼袋手术案例53例,眼区眼袋手术案例107例。传统方法眼袋手术术后半年满意度调查:不满意占79%、满意占21%。眼区眼袋手术术后半年满意度调查:不满意占17%,满意占83%。而且眼区眼袋手术的术后恢复时间与传统手术比没有明显差异,但前三天肿胀程度比传统手术明显。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在这近两年的时间里,怎样更好的解决眶睑沟凹陷和颧弓韧带沟以及苹果肌重建,成了最大的完善方向。由眶隔脂肪拖移释放技术→到分离脂肪铺放技术→→到带血管包膜脂肪铺放技术→→→到多隧道脂肪堆栈技术→→→→再单隧道脂肪堆栈技术,每一次技术的飞跃都极大的提升了手术的效果。单隧道脂肪堆栈技术的应用可以说完美的解决了定位、存活率、移位、准确性一系列问题。也同时使眼区眼袋手术达到了一个最新的高度。

从2011年至今,眼区眼袋手术在国内进行了大量的临床使用,案例已超过500例,至今没有一例并发症的出现。2013年8月18日,日本爱伊丽整形医院大庭英信总院长一行专程来到深圳观摩我们眼区眼袋手术。2013年10月15日我们与韩国大邱V整形医院院长崔元硕博士一行就眼区眼袋手术所取得的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并签订友好协议。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眼区眼袋手术从发明至今,减少了并发症,保证了客人的安全,也大大降低了人们对眼袋手术的恐惧。同时一次手术基本做到终生不再复发的手术设计使眼袋手术向前迈进了巨大的一步。尽善尽美的术后修复效果更是让经常需要出席重要场合的人士发出由衷的赞叹,也一举改观了以前眼袋手术做也害怕,做了也没什么改善的尴尬局面。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