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帮患者诊治

韩欣悦医生 发布于2024-07-12 08:52 阅读量620

本文转载自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一位周期性下腹痛经量减少的患者辅助检查回报一直正常,反复外院检查诊断痛经,给予止痛对症治疗,没有做体格检查,下腹痛逐渐加重,在湖南几家三甲医院都是说没有问题辗转偶然机会我在门诊见到这位患者,仔细询问病史患者回忆到宫颈因为宫颈糜烂做过治疗,找到了蛛丝马迹后查体看到宫颈口针尖状,所以第一反应是探针探查一下看,结果,探查同时就有巧克力色液体流出,最后一次性引流出宫腔积血50毫升,后面放置宫腔球囊1周患者症状完全缓解。前几天再次帮一个类似患者治疗,一边感恩患者的信任一边感慨我们如何踏实做事,认真做医生。只要仔细,踏实做事情,我想都可以做到的,不至于让病人反复多家医院辗转。

今天也看到了宫颈管粘连的专家共识,十分巧合的事,我的处理和专家意见完全一致。

再次学习宫颈管粘连——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宫颈管粘连

病因:子宫颈及宫腔手术史:(1)既往子宫颈治疗史如子宫颈锥切、冷冻、激光、微波等,可能导致子宫颈瘢痕挛缩、子宫颈管粘连狭窄等。(2)亦见于宫腔镜手术,尤其是子宫颈管内的电切手术后。子宫颈管内口是子宫颈管最狭窄的部位,且子宫颈管黏膜较薄,宫腔手术进出子宫颈管时易致黏膜层损伤。(3)在人工流产术中,吸刮时负压过高,吸刮时间过长,吸管进出子宫颈管时过快,带负压吸头反复进出子宫颈管,吸管创面锐利,动作粗暴等因素均有可能造成子宫颈管损伤,导致术后子宫颈管粘连。

炎症、雌激素水平下降。其他: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盆腔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后,子宫颈管内膜因放射性炎症可致纤维化、粘连和狭窄。

症状:宫腔分泌物或经血流通不畅,甚至完全受阻,导致宫腔积血、积液或积脓,从而发生急性腹痛或周期性腹痛,伴肛门坠胀感或腰部胀痛。在分娩过程中,严重的子宫颈管粘连和瘢痕可能导致子宫颈梗阻性难产。

体征:子宫颈管粘连如累及子宫颈管外口,在妇科查体时发现子宫颈管外口变形、缩小甚至完全封闭。如子宫颈管粘连引起宫腔积血、积液或积脓时,双合诊时可触及子宫体增大、质软、压痛、双附件区压痛、子宫颈举摆痛尤为明显。

推荐意见:子宫颈管粘连的临床诊断需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并根据患者周期性下腹痛、经量减少、闭经、盆腔包块形成等推测粘连程度(推荐级别:2A)。

经阴道超声可用于辅助诊断由子宫颈管粘连狭窄引起的并发症(推荐级别:2A)。MRI检查在临床鉴别诊断中更有价值(推荐级别:2A)。

宫腔镜是诊断子宫颈管粘连的金标准(推荐级别:2A),见子宫颈管变形或狭窄,子宫颈管内可见疏松或致密粘连带,即诊断子宫颈管粘连。

图片

病因治疗

积极寻找病因及对症治疗。治疗期间注意外阴及阴道清洁,避免性生活。

对于因炎症导致的轻度子宫颈管粘连,可以应用抗生素对症治疗,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消退。对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低下者,可考虑抗生素联合使用雌激素治疗,软化子宫颈,松解粘连,但需充分评估风险。

对于因盆腔恶性肿瘤行放射治疗后的患者,阴道冲洗可以保持下生殖道清洁,减少感染机会,防止阴道及子宫颈管粘连。

手术治疗

根据粘连的程度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案。子宫颈扩张术适用于子宫颈管粘连疏松的患者,直视下寻找子宫颈外口,用探针探测,探针进入困难时可在超声监视下进行操作,如见明显的粘连带,必要时用组织剪或手术刀等锐性分离子宫颈管粘连组织后再用探针探测,使用子宫颈扩张棒扩张子宫颈管,待排出宫腔积液或积血后可在子宫颈管内放置碘伏纱条或引流条协助引流。

对于粘连致密的患者,可以选择宫腔镜下子宫颈管粘连分离术,在宫腔镜直视下进行操作,必要时超声引导,镜下分离或电切除粘连带,可以减少子宫穿孔的风险,判断积血引流是否彻底,粘连带是否完全分离,有助于提高检查和治疗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亦有小样本研究中用12.5 cm蚊式弯钳钝性分离子宫颈粘连,术后12~14号Foley’s尿管置入宫腔1周,防止再次粘连。

推荐意见:子宫颈管粘连疏松者推荐子宫颈扩张术分离粘连(推荐级别:2A);重度粘连者可选择宫腔镜手术治疗(推荐级别:2B)。

                                韩欣悦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