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病人,接受靶向治疗中,发生了皮疹怎么办?

张丽医生 发布于2024-10-01 16:06 阅读量659

本文由张丽原创

皮疹是抗肿瘤靶向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可高90%。皮疹的发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严重时会造成减量、停药,影响疗效。

皮疹发生的原因

靶向药物的部分靶点(主要是EGFR、VEGF等),在正常的皮肤细胞高中表达。靶向药物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的同时,也抑制了皮肤细胞的正常代谢,因而会产生皮疹等副作用。


皮疹的常见类型

1)手足皮肤反应:多发生在索拉非尼(10%-62%)、卡博替尼(40%-60%)、舒尼替尼(10%-50%)或瑞戈非尼(47%)等药物。临床表现:表现为手掌和足底的水肿性红斑,以手指或足趾外侧缘及远端脂肪垫为著,伴感觉异常、麻木刺痛或烧灼感。手部症状常重于足部,有时症状仅出现在手部。


2)痤疮样皮疹:痤疮样皮疹是EGFR抑制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小分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厄洛替尼、阿法替尼、达可替尼、奥希替尼、拉帕替尼及吉非替尼)及单克隆抗体如西妥昔单抗、帕妥珠单抗或帕尼单抗等。初始为皮肤感觉异常、红斑及水肿,1周后出现毛囊中心性丘疹,进而发展为脓疱,经破溃、结痂好转后,局部可产生红斑性毛细血管扩张及炎症后色素沉着。


3)甲沟炎:多继发于EGFR及其相关通路抑制剂(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厄洛替尼、拉帕替尼、凡德他尼)治疗后,表现为化脓性、疼痛性甲周组织肿胀,可引起甲周化脓性肉芽肿。


4)口腔炎:口腔炎指口腔黏膜上皮炎症和/或溃疡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充血水肿、糜烂以及溃疡等,伴疼痛、吞咽和进食困难、口干以及味觉障碍等.


5)皮肤干燥和皲裂:皮肤干燥常与多种化疗药物、靶向治疗或抗雌激素性内分泌治疗有关。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为EGFR抑制剂相关性干燥,并常伴EGFR抑制剂相关性痤疮样皮疹。临床表现为皮肤干燥,亦可产生皮肤炎症形成乏脂性湿疹,严重时可见皮肤皲裂,伴疼痛和感染风险。


6)瘙痒:使用靶向药物显著增加了瘙痒的发生,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厄洛替尼)发生率最高。


严重程度

临床的分级标准,按照应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5.0版(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 Version 5.0,CTCAE5.0)评估皮肤不良反应严重度:

1级 皮疹累及<10%体表面积或脱发<50%,无症状或轻微,可不治疗或局部治疗;

2级 皮疹累及10%-30%体表面积或脱发≥50%,伴有轻度症状,影响工作、家务等工具性日常生活,需局部或口服药物治疗;

3级 皮疹累及>30%体表面积,伴有中度症状,影响自理性日常生活,需要系统性治疗;

4级 出现遍布全身的皮疹,可危及生命,需要紧急治疗;

5级 与不良反应相关的死亡。


病人自我可以做粗略自我评估:

轻度:面积较小,轻微的不适,不影响日常生活;

中度:面积范围稍大,伴瘙痒、疼痛等不适;对日常生活造成轻微的影响;

重度:面积广泛,伴较严重的瘙痒、疼痛,伴随皮肤破溃,感染;对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皮疹的处理:

日常预防:

1)使用不含酒精的皮肤保湿剂(5-10%的尿素),每天至少2次;

2)避免机械操作(如长时间步行或负重且不戴手套也不穿袜子/软垫鞋):

3)避免频繁使用热水洗漱(洗手、淋浴和泡澡)及皮肤刺激物如OTC抗痤疮药物、溶剂或消毒剂;

4)避免过度日晒,使用防晒产品(UVA/UVB;SPF≥15),在户外每2小时一次;

5)避免反复摩擦和创伤/压力过大;

6)做清洁时戴手套;

7)定期修剪指甲,以确保它们整齐且不太短,每天在角质层和甲周组织上使用局部润肤剂;

8)穿舒适合脚的鞋和棉袜;

9)在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应完善口腔检查,并进行口腔护理宣教,包括使用软牙刷并定期更换牙刷、每日多次温和漱口预防口腔感染等。


轻度皮疹局部治疗:

1)轻中度皮肤干燥可采用温和润肤剂,包括尿素、神经酰胺、植物固醇、亚麻酸等有效成分,肢端部位可应用封包疗法;

2)重度干燥伴或不伴湿疹需要联合外用糖皮质激素;

3)皮肤干燥皲裂患者可使用低矿物质含量的天然活泉水水疗;

4)对于皮肤皲裂,应用质地较厚的保湿剂、医用伤口黏合胶等;

5)发生甲沟炎时,使用抗菌剂浸泡并用清洁剂和水洗涤;

6)对于轻至中度瘙痒,应使用含有0.5%的薄荷醇局部止痒或局部糖皮质激素(0.1%的糠酸莫美他松软膏或0.1%的戊酸倍他米松软膏);

7)皮疹伴发局部感染时,局部使用抗生素。


重度皮疹需要全身治疗:

1)可服用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12和叶酸等,也可应用黏膜保护剂预防黏膜炎;

2)抗组胺药用于缓解各种病因导致的轻度至中度瘙痒,如氯雷他定10mg/d及羟嗪25-50mg/d,基于其镇静作用可考虑对遭受夜间瘙痒的患者使用;

3)对于3级及以上皮疹瘙痒的治疗,建议短疗程全身糖皮质激素(泼尼松0.5-1mg/kg//d体重使用7日,4-6周内逐渐减量)同时中断EGFRi治疗直至皮疹≤1级;

4)对于影响行走的2级或3级甲沟炎,可口服四环类抗生素治疗或结合病原学和药敏试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必要时于外科行拔甲治疗;

5)皮疹伴随广泛的继发感染时,全身使用抗生素。


切记,发生皮疹时及时找专业的医生看诊。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