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咱们很多人都知道得了肝癌的人,血液里面有一个叫甲胎蛋白的指标会升高,那么甲胎蛋白升高,一定是得了肝癌吗?NO! NO! NO!
甲胎蛋白,简称为AFP,是胎儿期肝脏所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在胚胎期浓度升高,在胎儿出生约两周后,AFP逐渐减低。AFP是一种最早和最重要的促进生长的胎儿肿瘤相关性蛋白,AFP从受精卵开始, 在囊胚、原肠胚、胚胎、胎儿和新生儿时期的每个阶段都能检测到。正常情况下成人的血液中也存在含量很低的甲胎蛋白。目前甲胎蛋白的正常值范围为一般为0~7ug/l。
如急慢性肝炎、重症肝炎恢复期及肝硬化的患者但其升高的幅度比较小,且持续的时间比较短。
肝硬化病人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多在 25~200ug/L之间,一般在 2 个月内随病情的好转而下降,多数不会超过2个月;但是也有部分肝硬化病人会长期出现AFP达到上千,但多年都没有肝癌的迹象;
急性肝炎时少数病人可出现AFP一过性升高,随着病情好转,常在短时间内下降至正常水平。
发生癌变的肝细胞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随着病情的加重AFP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因此甲胎蛋白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临床指标,阳性检出率可达 90% 以上。因此,血清AFP≥400 μg/L,在排除妊娠、慢性或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以及消化道肿瘤后,高度提示肝癌;而血清AFP轻度升高者,应结合影像学检查或进行动态观察,并与肝功能变化对比分析,帮助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大约 20%~30% 的肝细胞癌患者并无 AFP 升高。
以上是今天内容,您了解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