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胖三斤的您,要不要了解一下“东方健康膳食模式”

任亚冰医生 发布于2025-02-05 15:03 阅读量3439

本文由任亚冰原创

01.国家膳食指南2022年版首次提出“东方健康膳食模式”


    国内专家们结合我国近期营养调查和疾病监测,发现东南沿海一带(浙江、江苏、广东等)膳食模式,具有果蔬丰富,水产品、大豆及奶制品食用率高、烹调清淡少盐等优点,这样的饮食模式更能避免营养素的缺乏、肥胖以及相关慢性病的发生,居民们普遍拥有较高的身体活动水平,所以这些地区居民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率较低、预期寿命较高。因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首次提出以东南沿海一带膳食模式代表我国“东方健康膳食模式”。




02.膳食模式对健康有啥影响?


    近日,《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饮食对于身体的健康和适应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研究发现,通过选择健康饮食和步行的方式,可以显著提高中年人的身体健康程度和心肺健康水平。


    尤其是,在饮食更为健康的受试者中还观察到,更好的饮食对身体健康的改善能达到每天多走 4000 步的效果!心肺健康程度反映人体为进行锻炼所能提供和利用氧气的能力,能体现多个器官系统(如心脏、肺、血管和肌肉)的健康程度,是最有力的长寿和健康预测因素之一。虽然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健康程度,但同样锻炼量的人之间心肺健康程度存在差异,这表明其他因素也是影响心肺健康程度的因素之一。




03.干货来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关于吃饭问题都包括了哪些内容?


1.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①坚持谷类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

②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豆类食物。

③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合理搭配。

④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00~300g,其中包含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



2.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①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进行身体活动,保持健康体重。

②食不过量,保持能量平衡。

③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6000步。

④鼓励适当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加强抗阻运动,每周2~3天。

⑤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3.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 

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奶制品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餐餐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不少于300g的新鲜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

③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200~350g的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④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摄入量相当于每天300ml以上液态奶。

④经常吃全谷物、大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4.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①鱼、禽、蛋类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平均每天120~200g。

②每周最好吃鱼2次或300~500g,蛋类300~350g,畜禽肉300~500g。

③少吃深加工肉制品。

④鸡蛋营养丰富,吃鸡蛋不弃蛋黄。

⑤优先选择鱼,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5.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①培养清淡饮食习惯,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g,烹调油25~30g。

②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③反式脂肪酸每天摄入量不超过2g。

④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⑤儿童青少年、孕妇、乳母以及慢性病患者不应饮酒。成年人如饮酒,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15g。


6.规律进餐,足量饮水 

①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漏餐,每天吃早餐。

②规律进餐、饮食适度,不暴饮暴食、不偏食挑食、不过度节食。

③足量饮水,少量多次。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的成年男性每天喝水1700ml,成年女性每天喝水1500ml。

④推荐喝白水或茶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不用饮料代替白水。


7.会烹会选,会看标签 

①在生命的各个阶段都应做好健康膳食规划。

②认识食物,选择新鲜的、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

③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预包装食品。

④学习烹饪、传承传统饮食,享受食物天然美味。

⑤在外就餐,不忘适量与平衡。


8.公筷分餐,杜绝浪费 

①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不食用野生动物。

②食物制备生熟分开,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

③讲究卫生,从分餐公筷做起。

④珍惜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不浪费。

⑤做可持续食物系统发展的践行者。


有需要帮助的患者,可门诊咨询就诊。

小任医生出诊时间:

周一、周二、周四上午:中医门诊

周一、二、四下午:针灸康复门诊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