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科普:骨髓抑制的治疗(三):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和治疗

任亚冰医生 发布于2024-06-14 10:23 阅读量3053

本文由任亚冰原创

01.血小板减少的发病原因及治疗


放疗化疗和免疫、靶向治疗,都会造成血小板降低,这也是我们工作中常常处理的一个副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佳。 血小板减少其发生率与肿瘤类型、治疗方案及治疗周期等有关。可导致出血、药物剂量强度降低及治疗时间延迟,严重时甚至需要输注血小板,最终影响治疗方案按计划实施、增加治疗费用、降低抗肿瘤疗效和生存质量,导致不良预后。


主要治疗措施包括输注血小板、应用各类促血小板生成药物,以及减少血小板破坏的治疗。其中,促血小板生成的药物主要指促血小板生长因子,包括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和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s)等。


02.中医中药在提升血小板方面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中医中药治疗血小板减少:肿瘤药物损伤人体正气,临床观察研究和基础动物实验均提示使用中药复方可有效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达70.9%,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37.5%)(P<0.05)。目前常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的中药有党参、黄芪、阿胶、鸡血藤、藕节、仙鹤草、骨碎补、花生衣、制何首乌、熟地、当归、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等。


属中医的“脾肾亏虚”“气血不足”“气虚血瘀”等范畴,治疗应以辨证施治为原则:


(1)气血两虚证:面色萎黄或苍白,心悸气短,乏力自汗,头晕耳鸣,唇甲色淡,食少纳差,少寐多梦。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治宜补养气血,以八珍汤随症加减。


(2)脾胃虚弱证:面色萎黄或无华,体倦乏力,口淡不渴,纳呆食少,脘腹痞闷,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细弱。治宜健脾和胃,以陈夏六君子汤或归脾汤随症加减。


(3)肝肾阴虚证:头晕耳鸣,口干咽燥,腰膝酸软,夜寐不安,时有齿衄。舌红少津,脉细涩。治宜滋补肝肾,以左归丸随症加减。


4)气虚血瘀证:神疲乏力,痛有定处,饥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面色晦暗,大便乏力,周身瘀斑、瘀点。舌青紫或有瘀斑,苔薄,脉细涩。治宜补气活血,以补中益气汤合桃红四物汤随症加减。


03.中医其他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


(1)督脉灸及涌泉灸:患者阳气振奋,可有助升白细胞级血小板。


(2)温针灸:血海、足三里等促进气血化生。


(3)膳食指导:指导患者日常适当进补山药、花生、莲藕、猪/牛骨髓等食材。


门诊患者有需要可挂号咨询治疗,住院患者可请会诊治疗。希望通过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让血小板达到理想的抗肿瘤治疗状态。

任亚冰医生6月门诊安排:

周一全天:治未病门诊

周二全天:中医肿瘤门诊

周四全天:中西医结合肿瘤门诊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