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是休息,其实非常耗气血的5个行为

任亚冰医生 发布于2024-02-28 23:31 阅读量11807

本文由任亚冰原创

上班一天班累了,带孩子也带够了,辅导作业快心梗了,不如去“刷刷视频”,“躺躺沙发”歇一歇吧,这是不是你经常干的事儿?


好好休息能促进气血生成,恢复活力,但日常生活中有些不经意的习惯看起来是放松,实际上,很耗伤气血。不信接着往下瞧。


《黄帝内经》中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血是生命的根本,其他的东西都是围绕着气血而运行的。气虚血虚是当代很多人都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指女性,不少男性也有气血不足的情况。


暗中偷走气血的5件事


中医认为,气与血是生命活动中的两大基础。气是一种能量,可温煦机体、推动气血;血即流动于经脉中的血液,能濡养脏腑、活跃精神。以下5个看起来很放松的行为,其实很耗损气血。




1、有事没事刷一刷短视频


中医认为“久视伤血”,这里的血就是肝血。有的人看短视频一看数小时,过度用眼会调动更多的肝血,加上久坐不动,容易出现气血瘀滞。


建议:每天玩手机的时间最好不超过2小时,还可以多转转眼球,勤刮眼眶。双手握成空拳,由内向外刮动上下眼眶,直至产生酸胀感。




2、老躺着想事情


“思伤脾”,思虑过度会造成脾的运化失常,时间长了,脾气虚弱,气血化生就会不足。思虑过度还会伤心神,出现心悸、健忘、失眠等症状。


 建议:传统医学认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说的是内心清净,不拘泥于琐事,便能活得健康。脑力劳动者不妨给自己设置一个“私人时间”,专注于自我,做做正念训练、瑜伽等,别太追求完美,培养一颗面对生活百态的大心脏。




3、泡脚出一身汗


睡前泡泡脚,暖身助眠,但如果因为水温高或泡脚时间长而出大汗,这种做法就很伤身体了。因为身体过热会导致阳气升发,气血外张;泡至出大汗,更会加重津液耗损,使气血变得亏空。


建议:泡脚的水温不要超过40℃;时间最好控制在20分钟以内。


泡脚至身体微微出汗即可。“冬主封藏”,提倡藏精养神,冬天的晚上尤其要尽量少出头汗。



4、边吃饭边追剧


不少人吃饭时打开一个下饭剧,边吃边看,看起来很惬意,但这会导致注意力被吸引,让未充分咀嚼的食物进入胃里,加重胃肠运化负担。


建议: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大家吃饭时不妨放下手机,细嚼慢咽感受食物的美味。




5、一躺躺一天


中医认为“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下班回家在沙发上一躺数小时,周末或节假日久躺不动,其实都很伤气血。


建议:“动则生气”(“生”是“化生”的意思),只要动起来就有好处。休息日尽量不要一躺躺一天,平时不久坐,连续静坐不要超过50分钟,哪怕起来接个水也可以。


气血亏虚的表现:


中医认为,气和血是人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气血不足的往往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减退,抵抗力下降,引起早衰。


气血不足的临床表现非常广泛,气虚和血虚可单独出现,也可合并出现。 


气虚则人体阳气的温煦及推动作用不足,表现为畏寒肢冷、疲倦无力、心悸气短、发育迟缓等。 


虚则器官缺乏濡养,可见面色萎黄无华、皮肤干燥、毛发枯萎、指甲干裂、视物昏花、闭经少经,手足麻木、失眠多梦、健忘心悸、精神恍惚等。 


如果一个人的先天体质虚弱,或因为后天劳累过度,或病后调养不当,或失血过多等,均可导致气血两虚,引发各类疾病。此时,会出现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食欲差,精神不振,多汗且活动后加重,甚至心慌气短等表现。 

 

任亚冰主治医师出诊时间:

周一下午:治未病门诊

周二、周四上午:中医门诊/中西医门诊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