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类息肉一定要及时切除

任亚冰医生 发布于2024-02-28 22:51 阅读量1236

本文由任亚冰原创

隔壁老王最近做了个公司体检,发现体检报告上有“肠息肉”,便开始担心息肉会不会变成癌,想着要赶紧切除。但所有的息肉都会癌变吗?其实这件事情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起来看。



 01.息肉是什么


息肉是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确定其病理性质之前统称为息肉。人体内凡是有黏膜的地方,都有可能出现息肉。肠息肉的大小、形态不一。小至几毫米,大至几厘米;数量上可从一个至数个不等,甚至整条肠子都是。若某一部位有两个以上的息肉,就是“多发性息肉”。


结直肠息肉分为腺瘤性、炎性、增生性和错构瘤型息肉,而腺瘤性息肉通常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几乎所有的结直肠癌都起源于腺瘤性息肉。


02.腺瘤样息肉是癌前病变吗?


临床发现,近九成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会经过“正常黏膜—炎性细胞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变”的转变过程。肠道黏膜受到炎症刺激会出现损伤,如果未及时治疗,就会形成肠息肉。部分生活方式因素,包括吸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如脂肪、红肉摄入水平较高),以及环境暴露因素可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

另外,息肉是否癌变和息肉的大小、类型、形态、数目、部位等这些因素相关。通常,息肉越大,癌变的几率越高,腺瘤样息肉癌变率高,而增生性息肉癌变率很小。有蒂的息肉、表面光滑的息肉癌变率较低;而无蒂的息肉(基底面广)、表面不平整、中间凹陷、呈菜花状息肉癌变率高。


所以,遇到“息肉”请不要过度恐慌,因为不是所有息肉都一定会变成癌。


但是,需要警惕的是,结直肠这一类腺瘤样息肉,几乎都会变成癌。


 03.做肠镜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切除息肉


《中国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内镜诊治共识(2023)》建议:


长径大于等于5毫米的息肉,建议内镜下切除;


小于等于5毫米的非腺瘤性息肉,进展为结直肠癌的可能性极低,特别是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的多发性息肉,若活检证实为非腺瘤性息肉,则无须切除;


对于凹陷、扁平、锯齿状或有绒毛成分的息肉,即使小于等于5毫米,也建议切除。



04.切除息肉的意义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通常经“腺瘤-癌”的发展模式演变而来,对结直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的早期检出和及时治疗可以明显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是一组以结直肠多发腺瘤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综合征。临床表现有腹痛、腹泻、大便带血、带黏液。如果不积极治疗,几乎所有患者都将发展为结直肠癌。对于家族有消化道癌症病史者,一定要警惕FAP。定期做肠镜检查,可有效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

肠镜检查一旦发现肠道有息肉或者小肿瘤,可以立即切除,可以取活检,确定是不是恶性肿瘤。


任亚冰主治医师出诊时间:

周一下午:治未病门诊

周二、周四上午:中医门诊/中西医门诊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