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肥胖是怎样产生的
肥胖的发生虽然受遗传、环境和社会文化等因素共同影响,但根本原因是机体的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消耗,从而导致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在体内贮存。膳食营养和身体活动是肥胖防治的两大重要影响因素。减肥关键三分靠动,七分靠吃。
2. 中医对肥胖的认识及分型
在中医理论里,年龄、 饮食、劳逸会影响肥胖,情绪、体质因素也有关。中医认为,肥胖属本虚标实证, 辨证涉及痰、湿、热等病理因素,常兼夹痰湿、血瘀、气郁等标实之证,多与脾胃的消化功能相关,同时与五脏功能关系密切。我们按临床表现将肥胖分为以下的辨证分型:
(1)胃热火郁证:肥胖多食,消谷善饥,大便不爽,甚或干结,尿黄,或有口干口苦,喜饮水,舌质红,苔黄,脉数。
食养处方:可食用铁皮石斛玉竹煲瘦肉、 三豆饮、芦根汤等。
(2)湿内盛证:形体肥胖,身体沉重,肢体困倦,脘痞胸满,可伴头晕, 口干而不欲饮,大便黏滞不爽,嗜食肥甘醇酒,喜卧懒动,舌质淡胖或大,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食养处方:柚子皮茯苓炖牛尾骨、 薏苡仁冬瓜汤、 橘枣茶。
(3)气郁血瘀证:肥胖懒动,喜太息,胸闷胁满,面晦唇暗, 肢端色泽不鲜,甚或青紫,可伴便干,失眠,男子性欲下降甚至阳痿,女子月经不调、量少甚或闭经,经血色暗或有血块,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舌苔薄,脉弦或涩。
食养处方:佛手橘皮山楂粥、山楂内金粥、山楂橘皮茶。
(4)脾虚不运证:肥胖臃肿,神疲乏力,身体困重,脘腹痞闷,或有四肢轻度浮肿,晨轻暮重,劳则尤甚,饮食如常或偏少,既往多有暴饮暴食史,小便不利,大便溏或便秘,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细。
食养处方:黄芪橘皮饮、扁豆山药粥、荷叶减肥茶。
(5)脾肾阳虚证:形体肥胖,易于疲劳,四肢不温,甚或四肢厥冷,喜食热饮,小便清长,舌淡胖,舌苔薄白,脉沉细。
食养处方:山药黄芪炖鸭肉汤、 人参核桃汤、姜桂茶。
3.食养原则和建议
(1).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合理膳食。
(2).少吃高能量食物,饮食清 淡,限制饮酒。
(3).纠正不良饮食行为,科学进餐。
(4).多动少静,睡眠充足,作息规律。
(5).食养有道,合理选择食药物质。
(6).安全减重,达到并保持健康体重。
4.成人肥胖判定标准
成人肥胖及中心型肥胖分别以 BMI 和腰围进行判定,详见 表 5.1~ 5.2。
表 5.1 成人体重分类
分类 | BMI 值/ (kg/m2) |
肥胖 | BMI ≥28.0 |
超重 | 24.0 ≤BMI< 28.0 |
体重正常 | 18.5 ≤BMI< 24.0 |
体重过低 | BMI< 18.5 |
表 5.2 成人中心型肥胖分类
分类 | 腰围值/cm |
中心型肥胖前期 中心型肥胖 | 85≤男性腰围< 90 80≤女性腰围< 85 男性腰围≥90 女性腰围≥85 |
注:①.引 自:《成人体重判定》(WS/T 428-2013 )
②. BMI 的计算公式: BMI=身高/体重²
③.腰围:腋中线肋弓下缘和髂嵴连线中点的水平位置处体围的周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