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咱们接上回的“五劳”损伤,继续唠“七伤”)。
小任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方向,在门诊接诊和病区日常会诊的过程中,患者最愿意询问的问题之一是“中医怎么样增强免疫力”。在提高免疫力方面,小任主张功夫用到平常,避免身体过分“受伤”以及“受伤”后的修复,实际上也是在保护我们的免疫力。我们分三期分别介绍“五劳”、“七伤”以及康复预防。
隋代巢元方著作《诸病源候论》中对“五劳”、“七伤”内容做了具体的说明,五劳指心劳、肝劳、肺劳、脾劳、肾劳;七伤指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寒饮伤肺,忧愁思虑伤心, 风雨寒暑伤形,大恐惧不节伤志;同时,《诸病源候论》将五劳七伤载述为“夫虚劳者,五劳、六极、七伤是也”。
今天我们科普一下紊乱的情绪和季节致病因素,就是“七伤”。
1、大饱伤脾
小伙伴们在春节期间,享受假期和妈妈味道的春节大餐,暴饮暴食自然不在话下,暴饮暴食、过度进食等饮食不节的习惯容易损伤脾胃。增加脾胃运化负担,过饱还会导致气郁中焦,人体会出噫(打饱嗝)以通之。所以中医讲究“饮食有节”。
2、大怒气逆伤肝
肝五行属木,条达为木之本性。肝气宜保持柔和舒畅,升发条达的特性,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宛如春天的树木生长那样条达舒畅,充满生机。
中医认为长期生气,容易导致肝气郁结,而肝气郁结则会导致生理功能的紊乱,如月经不调、乳腺增生、内分泌失调等症状。
3、形寒、寒饮伤肺
中医五脏理论中,肺为娇脏,是公主脾气,易被寒邪所伤。肺主皮毛,形寒则皮毛闭塞,肺气不能宣发,包裹积郁而生热;饮冷,则胃有寒饮留滞,变为饮邪。身体一旦受凉,或吃了寒冷的食物,肺脏则容易受伤,就会出现咳嗽、咳痰、流鼻涕、鼻塞等问题。
4、忧愁思虑伤心
中医学认为“心主神志”,心为君主之官,神明藏于脑、而出于心。神明属阳,阳主热。忧愁思虑者,心血则因热而耗,故伤心。心伤,上之不能输送于脑,下之不能输送于肝,因此就会出现健忘、失眠,燥热、脾气暴躁等现象,这些都是神志不宁的表现。
当今社会,很多都市人由于压力过大,不能劳逸结合,导致用劳过度,忧虑、思考过度,出现抵抗力下降、失眠、神经衰弱等问题。
5、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腰
中医认为,勉强用超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举重,会引起腰酸背痛是伤肾的表现。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诸寒收引,皆属于肾”。长时间坐在潮湿的地方,会引起肢厥、身冷、蜷卧、腰痛、下利、脉微等,属寒邪,进而导致形体拘挛,筋骨失养、关节屈伸不利等症状。
6、恐惧不节伤志
中医当中,五脏精气的盛衰与气血运行的通畅,在情志的产生变化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五脏所藏,肾藏志,精气并于肾则恐。过度的恐惧会动摇人的意志,影响有所作为的决心,甚至精神恍惚、情绪忧郁。
7、风雨寒暑伤形
风雨寒暑是天地间正常的气候变化,不是疠疫等不正之气。但过于猛烈的话,就属于六气当中的阳邪,如淋雨、受惊、中暑等。由于身体正气弱,不能抵御邪气,则出现伤形的表现,如脱发,肌肉枯槁,精神萎靡等症状。
关于“七伤“中医当中还有另外几类说法: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六》中记载:“食伤, 忧伤, 饮伤, 房室伤, 肌伤, 劳伤, 经络营卫气之伤”的“七伤”。
《备急千金要方》还记载:
“七伤者, 一曰肝伤善梦;二曰心伤善忘;三曰脾伤善饮;四曰肺伤善痿;五曰肾伤善唾;六曰骨伤善饥;七曰脉伤善咳。”
我们临床中最常用的是《诸病源候论》里的论述。下节我们会科普如何预防“五劳七伤”。
任亚冰医生出诊时间:
周一下午:中医治未病门诊。
周二、周四上午:中医/中西医门诊。